章武元年的初夏,阳光已带上了几分炙热,彭城朝廷在万象更新的气象中稳步前行。
内政改革初见成效,边境暂无大战,但并州吕布那似稳实危的局面,始终是蔡琰和几位核心谋士心头的一根刺。
吕布的骄横并未因朝廷之前的敲打而根除,只是暂时蛰伏,其麾下魏续、侯成等人的煽风点火,以及曹操密使若隐若现的身影,都预示着这颗钉子若不妥善处理,迟早会酿成大患。
这一日,蔡琰召诸葛亮、庞统、徐庶、刘晔、陈宫于偏殿,专议吕布之事。
“吕布近来虽表面收敛,然据晋阳暗线所报,其与曹操密使的接触并未完全断绝,魏续、侯成等人亦常在军中散布朝廷赏罚不公之言论。”
刘晔率先呈上最新密报,语气凝重,
“此非长久之计。
吕玲绮将军虽在东郡,可作牵制,然若吕布真被怂恿,行差踏错,届时父女相见于战场,情何以堪?
朝廷亦将陷入被动。”
庞统依旧是那副锐意进取的姿态:
“既知是隐患,就当及早拔除!
我之前所献之策,如今准备已更充分,正可施行!
策反魏续、侯成,幽冀并三面施压,速战速决,拿下晋阳!”
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沉吟道:
“士元之策,自是上选,然风险犹存。
亮另有一思,或可尝试。
吕布所求,无非名位权柄,以及施展其勇武之空间。
朝廷或可满足其部分所求,但需将其调离并州根基之地。”
“调离?”
徐庶若有所思,“孔明之意是……明升暗降?”
“正是。”
诸葛亮点头,“并州乃四战之地,北接胡虏,西邻曹操,南靠朝廷,位置关键,绝不可长期委于不可完全信任之人。
可表奏吕布入朝,授予显赫虚职,如‘骠骑将军’(位同三公,荣誉极高),使其留居京师。
如此,其一可满足其名位之欲;
其二可使其脱离并州旧部与环境,便于朝廷掌控;
其三,其女吕玲绮亦在东郡,可享天伦,亦可为质,令其投鼠忌器。”
陈宫补充道:
“同时,朝廷可选派干练重臣,接手并州军政,彻底消化此地。
对吕布旧部,如魏续、侯成等,或调任他处,或明升暗夺其兵权,分而化之。”
庞统撇撇嘴:
“此法虽稳妥,却未免太过迁回。
吕布岂是那般容易哄骗入彀的?
他若不肯离开晋阳老巢,又如之奈何?”
蔡琰静静听着众人的讨论,脑海中前世记忆与今世形势不断交织碰撞。
她深知吕布的秉性,勇猛寡谋,贪利忘义,但又极重面子。
强攻风险大,单纯安抚则养虎为患。
诸葛亮的“明升暗降”之策,结合陈宫的分化手段,确实是当前形势下相对完善且风险可控的方案。
关键在于,如何让吕布心甘情愿地离开晋阳。
“诸卿之议,皆有道理。”
蔡琰缓缓开口,目光沉静,
“以吕布之性,强令其入朝,必生疑虑。
需得以‘势’迫之,以‘利’诱之,再辅以情理动之。”
她开始部署,思路清晰:
“第一,加大军事威慑。
令张辽、徐晃在冀州,毛玠在幽州,举行更大规模的联合演武,旌旗蔽日,鼓声震天,务必将朝廷兵威,清晰地传递到晋阳!
让吕布切实感受到,朝廷有随时平定并州之力!”
“第二,加紧策反与分化。
子扬,令晋阳暗线,加大对魏续、侯成等人的金银攻势,许以高官厚禄,务必使其在关键时刻能为我所用,至少保持中立。
同时,秘密接触并州军中其他中下层将领,宣扬朝廷新政之利,瓦解吕布的根基。”
“第三,”蔡琰看向众人,语气决断,
“我亲自修书,以陛下名义,明发诏书!晋封吕布为‘骠骑将军’,封邑增加,令其入朝参赞军机。
诏书中需极力褒奖其功,言朝廷欲倚之为北方柱石,共商平定曹操、兴复汉室之大计。
同时,以我的名义,再写一封私信,言辞恳切,提及吕玲绮思念父亲,朝廷亦需其勇武谋划,望其以大局为重,入朝辅政。”
“第四,若其应允,则皆大欢喜。若其推诿……”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则令张飞自兖州,做出西进司隶之姿态;
令吕布‘配合’朝廷行动,自并州出兵,夹击曹操!
届时,看他敢不敢动!
若动,则正中我等下怀,可借曹操之手消耗之;
若不动,便是抗旨不遵,朝廷便有十足理由,行士元之策,强行拿下!”
这一套组合策略,将阳谋、阴谋、情理、威慑融为一体,几乎考虑了所有可能性。
即便是庞统,听完后也点了点头,不再坚持立即强攻。
“主公英明,思虑周详!”
徐庶赞道,“如此,吕布入彀之可能性大增。”
计议已定,各项指令迅速发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