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将北京城巍峨的城墙染上一片凄艳的橘红。城门处戒备依旧森严,兵丁仔细盘查着出入的行人,空气中还残留着昨日那场巨变的紧张气息。
袁承志、黄真、温青三人,牵着三匹普通的驿马,混在等待出城的人流中。袁承志已换回寻常的青布衣衫,肩头的伤处被仔细包扎掩在衣下,脸色虽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已然恢复大半。黄真依旧是那副不修边幅的豪迈模样,只是眼底深处多了一丝尘埃落定后的释然。温青则默默跟在袁承志身侧,不时偷偷看他一眼,眼神复杂,既有大仇得报的轻松,也有一丝即将分别的黯然。
他们并未携带多少行李,唯有袁承志怀中那面沉甸甸的“如朕亲临”金牌,以及黄真身上一些丐帮的信物和盘缠。
“总算是要离开这鸟地方了。”黄真望着那高大的城门楼,啐了一口,“天子脚下,藏污纳垢,还不如老子江湖上快活。”
袁承志微微点头,目光扫过这座承载了太多阴谋与杀戮的帝都,心中并无留恋。他转向温青,温声道:“青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钱大人大仇得报,你也可以安心了。京城是非之地,不宜久留,你还是随我们一同离开,回金华老家,或是另寻安稳之处为好。”
温青抬起头,眼中水光潋滟,咬着嘴唇,低声道:“袁大哥,我……我不想回金华。”她顿了顿,仿佛鼓足了勇气,“爹爹不在了,京城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我……我想跟着你,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此言一出,袁承志和黄真都是一怔。黄真看了看温青,又看了看袁承志,脸上露出恍然又促狭的神情,嘿嘿一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看风景。
袁承志心中轻叹,他何尝不知温青的心意?这一路行来,少女的情愫他并非毫无察觉。只是……他脑海中浮现出安小慧那温婉秀美的面容,心中微微一痛。小慧还在华山等他。
“青弟,”袁承志语气温和却坚定,“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江湖风波恶,前途未卜,我此行归去,亦不知有何等艰险。你一个女儿家,实在不宜跟着我颠沛流离。况且……”他顿了顿,终究还是说了出来,“我在华山,已有所牵挂。”
温青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的光芒黯淡下去,她低下头,强忍着不让泪水滑落,肩膀微微颤抖。许久,她才用细若蚊蚋的声音道:“是……是安姑娘吗?”
袁承志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是。”
空气仿佛凝固了。黄真在一旁挠了挠头,也不知该如何插话。
就在这尴尬而伤感的时刻,城门处的盘查似乎引起了些许骚动。一队衣着光鲜、看似商贾模样的人正在与守城兵丁争执,似乎是货物出了什么问题,挡住了后面不少人的去路。
黄真皱了皱眉,正想上前看看,袁承志却拉住了他,低声道:“大师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绕到另一边城门看看。”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牵马离开时,那商队中一个看似头领的中年人,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袁承志的脸,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猛地爆发出惊喜交加的光芒!他竟不顾正在与兵丁的交涉,分开人群,快步朝着袁承志他们走来!
“恩公!可是袁承志恩公?!”那中年人走到近前,激动地拱手行礼,声音都带着颤抖。
袁承志三人俱是一愣。袁承志仔细打量来人,只见对方面容儒雅,衣着考究,但眉宇间带着一股久居人上的气度,并非寻常商贾,自己却毫无印象。
“阁下是……?”袁承志疑惑道。
“恩公不记得在下了?”那人激动道,“当日在南京城外,有一股倭寇追杀我等,幸得恩公仗义出手,击溃倭寇,救下我等性命和在下的……家小!在下江苏巡抚,史可法!”
史可法!
袁承志顿时想起来了!那还是他初下华山不久,游历至南京附近时,偶然遇到一股凶悍倭寇正在袭击一队车驾,他出手相助,击退了倭寇。当时情况混乱,他只知救下的是一官宦家眷,却并未细问对方身份,事后也未停留,飘然而去。没想到,今日竟在此地重逢,而被救之人,竟是如今名声颇着、以忠义刚直着称的江苏巡抚史可法!
“原来是史大人!”袁承志连忙还礼,“当日不过是举手之劳,大人不必挂怀。”
“对恩公是举手之劳,对史某却是救命之恩,再造之德!岂敢或忘!”史可法神情恳切,“恩公这是要离京?”
“正是。”袁承志点头。
史可法看了看周围嘈杂的环境,以及袁承志身边显然并非寻常仆从的黄真和眼眶微红的温青,他是个精明人,立刻猜到袁承志等人或许有不便之处。他压低声音道:“恩公离京,可是有什么难处?史某虽不才,在朝中也尚有几分颜面,或可相助。”
袁承志心中一动。史可法乃封疆大吏,忠义之名广播,或许是个可靠的助力。但他不欲多生枝节,只是拱手道:“多谢史大人好意,我等并无难处,只是寻常离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金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金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