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肃穆,也格外压抑。袁承志跟在一名引路太监身后,行走在空旷的宫道之上。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布长衫,伤势虽未痊愈,但步履沉稳,气息已然平顺。只是肩头那道被细剑划破、如今已开始结痂的伤口,依旧隐隐传来一丝抽痛,提醒着他不久前那场生死搏杀。
这是他第二次踏入这帝国权力的核心之地。与上一次夜探时的紧张与愤懑不同,此刻他心中更多的是平静,一种历经风波、尘埃暂落后的平静,却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乾清宫就在眼前。殿门敞开,里面光线有些昏暗,仿佛一头巨兽沉默张开的嘴。引路太监在殿门外便停住脚步,躬身示意他自己进去。
袁承志深吸一口气,迈过高高的门槛,步入殿中。
殿内依旧弥漫着淡淡的药味和龙涎香混杂的气息。崇祯皇帝朱由检依旧坐在那张御案之后,只是比起前次相见,他似乎更加消瘦,眼窝深陷,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里面布满了血丝,紧紧盯着走进来的袁承志。
王承恩侍立一旁,低眉顺目。
“草民袁承志,叩见陛下。”袁承志依礼下拜,声音平静,不卑不亢。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他清朗的声音在回荡。崇祯没有立刻让他起身,目光如同实质,在他身上来回扫视,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许久,崇祯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平身吧。”
“谢陛下。”袁承志站起身,垂手而立。
“你……受伤了?”崇祯的目光落在他肩头衣衫下隐约透出的包扎痕迹上。
“些许小伤,劳陛下挂心,已无大碍。”袁承志回道。
又是一阵沉默。崇祯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发出笃笃的轻响,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曹化淳……及其党羽,已然落网。”崇祯终于将话题引向了核心,“朕,已下旨严惩。”
“陛下圣明。”袁承志道。语气依旧平静,听不出太多喜怒。
“你可知,朕为何能如此迅速下定决心,铲除此獠?”崇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
袁承志抬头,迎向崇祯的目光:“草民不知。”
“是因为你!”崇祯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是你,还有钱龙锡,还有……还有你父亲!是你们,让朕看清了这奸佞的真面目!”他拿起御案上那几本至关重要的账册和密信,“这些!这些铁证!是你拼了性命,从曹府那龙潭虎穴中带出来的!”
他的情绪有些激动,胸口微微起伏。
袁承志沉默着,没有接话。他知道,皇帝需要的或许并非他的回答,而是一个宣泄的出口。
果然,崇祯并不需要他回应,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语气中带着愤懑、后怕,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悔意?
“朕……朕这些年,被这些阉竖小人蒙蔽了双眼!忠奸不分,良莠不辨!以至于朝纲败坏,边事糜烂,民不聊生!”他越说越激动,猛地站起身,在御案后来回踱步,“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这大明江山!也……也对不起你父亲!”
最后这句话,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在袁承志耳边炸响!
袁承志猛地抬起头,看向崇祯!父亲!他终于提到了父亲!
崇祯也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袁承志,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愧疚,有挣扎,也有身为帝王不容置疑的威严。
“袁崇焕……之事,”崇祯的声音低沉下来,每一个字都显得异常艰难,“是朕……误信谗言,铸成大错。”
他没有说“冤枉”,也没有说“平反”,只用了“误信谗言”和“大错”。但这对于一位刚愎多疑的皇帝而言,已是近乎极限的认错。
袁承志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他紧紧攥住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多年来压抑在心底的屈辱、愤恨、不解,在这一刻几乎要喷涌而出!他等这句话,等得太久!可当这句话真的从眼前这个决定着父亲生死、也曾决定他命运的人口中说出时,他心中却没有想象中的快意,只有一种巨大的、空茫的悲凉。
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王承恩将头埋得更低,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
许久,袁承志才缓缓松开拳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陛下……言重了。往事已矣。”
他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愤慨陈词,只是用一句“往事已矣”,将那份沉重的过往轻轻揭过。这反而让崇祯微微一怔,看向袁承志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审视与复杂。
此子,心性之坚韧,远超常人。
崇祯重新坐回龙椅,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仿佛更加疲惫。他摆了摆手:“罢了……过去的事,不提也罢。你此次立下大功,于国有功,于朕有恩。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高官厚禄,金银财帛,只要朕能给的,绝不吝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金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金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