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臣在瑕邑取得的胜利,如同投入死水潭中的一块巨石,在晋国上下激荡起层层涟漪。捷报传至绛都,朝野为之一振,多少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晋襄公当即下令嘉奖西线将士,并紧急征发新兵,筹措粮草,源源不断支援胥臣,希望他能进一步扩大战果,至少要将秦军牢牢钉在西线,使其无法与南线楚军形成呼应。
然而,在南线伊洛大营,主帅栾枝接到胥臣的捷报和后续军情后,脸上却不见多少喜色。他关注的焦点,并非西线的具体战果,而是胥臣成功吸引孟明视主力后,南线楚军可能作出的反应。他深知,斗椒并非庸才,楚军斥候活动近日异常频繁,对方极有可能已经嗅到了晋国兵力捉襟见肘的气息。
“胥臣将军打得漂亮,但这也将我军虚实暴露了几分。”栾枝在中军帐内,对几位核心将领沉声道,“孟明视含怒而去,西线压力骤增,胥臣所部恐难久持。此刻,我南线绝不能出任何纰漏!传令各营,加倍警戒,严防楚军偷袭!尤其是夜间,多设岗哨暗哨,巡营队伍增加一倍!”
他的担忧并非多余。几乎就在晋军加强戒备的同时,一股诡异的暗流开始在晋军大营乃至背后的郑国境内悄然蔓延。起初只是些窃窃私语,很快便发展成了扰动人心的流言。
流言有几个版本,但核心内容惊人一致:晋国不行了!先轸已死,国内空虚,西线秦军攻势凶猛,绛邑危在旦夕!晋襄公年轻无能,已准备放弃中原,退守太行!栾枝能力平庸,绝非令尹子文和斗椒的对手,晋军败局已定!
这些流言如同瘟疫般扩散,精准地打击着晋军最脆弱的神经——对主帅能力的怀疑、对国内局势的担忧、对未来的恐慌。它们不仅在各部士兵中流传,甚至也传到了助战的郑国、宋国军队耳中。郑军营地首先出现了骚动,士兵们议论纷纷,军官弹压不住,恐慌情绪像野火一样蔓延。一些郑国将领开始私下议论,是否应该再次考虑与楚国媾和,以免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将军!营中流言四起,军心浮动!郑军那边更是人心惶惶,已有小股士卒溃逃!”斥候营的将领急匆匆闯入大帐,向栾枝汇报。
栾枝面色阴沉,他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这绝非偶然,必然是楚军精心策划的心理战!目的就是要在晋军主力无法迅速取胜的情况下,从内部瓦解他们的斗志和联盟。
“好毒辣的计策!”一位将领愤然道,“定是楚人奸细所为!”
栾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慌比刀剑更可怕,必须用最果断、最严厉的手段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此刻,任何怀柔或解释都可能被视作软弱。
“擂鼓!聚将!”栾枝的声音冷冽如冰,“同时,请郑国主帅过营议事!”
片刻之后,中军大帐内将校云集,气氛凝重。郑军主将匆匆赶来,脸上也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
栾枝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近日营中流言,想必诸位都已听闻。此乃楚人乱我军心、毁我盟好之毒计!其心可诛!”他目光如电,扫过帐中每一位将领,最后落在郑军主帅脸上,“值此危难之际,疑心生暗鬼,唯有同心同德,方能共度难关!我晋国,绝不会放弃中原,更不会抛弃盟友!先轸将军虽逝,晋军脊梁未断!栾枝不才,亦知受国厚恩,必与将士们同生共死,与楚军血战到底!”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但字句铿锵,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接着,他下达了一系列铁血命令:
第一, 营中严禁议论流言,违令者,无论官兵,立即斩首!各营主官负责弹压,若所属部队出现大规模骚动,主官同罪!
第二,加强营区巡查,成立执法队,由栾枝亲兵担任,遇有散布谣言、动摇军心者,可就地处决!
第三,与郑、宋联军加强沟通,晋军将派出军官入驻盟友营地,协助稳定军纪,共享情报,以示坦诚无猜。
第四,即刻起,提升战备等级,所有将士衣不卸甲,兵不离手,随时准备迎战楚军可能发起的强攻!
命令一出,帐中一片肃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栾枝话语中的杀伐之气。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旨在用铁腕稳定局面。
“郑将军,”栾枝看向郑军主帅,语气稍缓,但依旧坚定,“贵我两国,唇齿相依。楚人若破我营,郑国岂能独善?望将军回去,全力安抚将士,戮力同心。我栾枝在此立誓,晋军在,必保郑国无虞!若有三心二意,休怪军法无情!”
郑军主帅被栾枝的气势所慑,同时也明白利害关系,连忙表态:“栾枝将军放心!外臣深知此理,必严约束部下,与晋军共进退!”
铁血手段迅速起到了效果。晋军大营内,公开议论流言的现象戛然而止,虽然恐慌并未完全消除,但秩序得到了恢复。执法队巡逻的身影带来了强大的威慑。郑、宋军营也在晋军的协助和压力下,逐渐稳定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