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雨停了,气温下降,有点冷。但静安等不及了,喂饱了冬儿,把冬儿包在被子里,就跟着九光出来。
九光把仓房里的半板鱼起开,装成两兜,给静安娘家拿去一兜,给小铺送去一兜。
又到水果店买了几斤苹果,就用自行车驮着静安,一直向北郊骑去。
母亲正在窗前擦拭缝纫机,眯着眼睛,捏着油壶给缝纫机上油。
听到院子里的动静,一抬头,看到静安一家三口来了,她高兴地迎出去。
静安抱着冬儿走进来,九光手里拎着吃的跟在后面。
母亲哎呀一声。“我净顾着干活,还没烧炉子,大外孙儿来了,我得烧上炉子,要不然屋里冷。”
九光拦住母亲:“妈,你别去了,我去。”
九光放下食物,就去外面拿柴禾,劈木头。九光孝顺,对自己父母是这样,对岳父岳母也是这样。
炉子烧上了,屋里的暖气很快就热起来。
母亲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红布包裹的东西,包得里三层外三层。
打开红布包,里面露出一只白莹莹的银锁,上面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旁边还雕刻着精致的花纹。
还有一根银链,穿着这枚银锁。母亲把银锁戴在冬儿脖子上。
静安稀罕地看着。冬儿的小脸在银饰的映衬下,更加白皙可爱。
母亲把冬儿抱起来稀罕:“这才几天没见到我大外孙啊,又胖了,又白了,出息了。”
九光看到母亲给冬儿的银锁,感激地说:“妈,这么点儿的孩子,给她这么贵重的东西干啥?你和我爸挣钱也不容易,年前你还做了手术——”
母亲笑了:“银子,不值钱。”
九光懂得多,他看着冬儿脖子上银饰:“这么多银子能不值钱啊,再说做工这么精细,手工费就不少钱。”
母亲看着怀里的冬儿,稀罕不够:“给我大外孙,给多少,我都心甘情愿。”
静安听到母亲的话,心里很酸楚。母亲对她的这种好,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目的,只因为对她的疼爱。
母亲看着静安和九光:“我现在做服装呢,这几个月有活儿了,等布料都卖出去,春节我再整点鞭炮卖。”
母亲跟着冬儿玩了一会儿,冬儿就被母亲哄睡着。
冬儿一睡着,静安顿时感到一阵轻松,神经不用绷得那么紧。
九光去厨房做饭,母亲收拾好缝纫机,就开始缝衣服。
母亲的缝纫机上,已经安装了电机,但要是打开电机缝衣服,缝纫机发出的动静就大。
母亲担心影响冬儿睡觉,就没打开电机,还是用两只脚踩着缝纫机缝衣服。
静安陪着冬儿睡着了,这一觉,她睡得很香,睡的时间很长。
有几次好像听到冬儿的吭叽声,她想坐起来,但冬儿很快就不吭叽。静安又睡了过去。
直到她自己睡醒了,才猛然发现炕头的冬儿不见了。她吓了一跳,连忙一回身,看到母亲正抱着冬儿,望着她笑呢。
“安儿啊,你睡一觉之后,脸色红润多了。”
静安听到母亲喊她小名,心里酸酸的。她再也回不到小女孩的岁月了,她是个成人,是一位母亲了。
母亲,就意味着担当和责任,就意味着她要把这个家挺起来,给冬儿遮风挡雨。
中午,弟弟静禹放学,父亲下班。弟弟连忙从他自己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红色的斗篷
斗篷里面是白色的绒毛,帽子的一圈也是白绒毛,真漂亮!
静禹把斗篷铺在炕上,静安用斗篷把冬儿包上,冬儿的皮肤配着红色的斗篷,显得特别明艳。
静安把冬儿抱起来,轻轻地放到静禹伸出的手上。
静禹扎撒着两只手,有点不敢抱冬儿。但还是稀罕地抱过去,满眼都是笑。“她咋这么轻啊,还没有夏天的大西瓜沉呢。”
静安也笑:“早产儿,现在就够胖的了。”
静禹催促父亲:“爸,你给冬儿的礼物呢?快拿出来吧。”
父亲笑了:“刷了油漆,可能还没干呢——”
静禹说:“先让我姐看看,我们也看看,刷上油漆好看不好看。”
父亲去了西屋,就是静安原来住的屋子。
父亲从房间里推出一个小小的天蓝色的车子。
这个车子很小,四个小小的车轱辘,车斗下半截是封住的,上半截是栏杆的,车把手弯上来,很漂亮。
父亲把车子推到静安面前:“油漆基本上干了,你推推试试。”
静安惊喜地推着小车,在房间里走了两圈。
静禹又把冬儿连同斗篷,都放到小车里,冬儿在小车里,眼珠不停地转来转去,好像挺新奇的样子。
但她脖子还不太好使,脑袋转不过来。
这个小车太好了。静安以后再带着冬儿回娘家,就不用抱着冬儿,她把冬儿放到小车里,不用挨累了。
静安欣喜地问:“爸,你在哪儿买的小车?”
父亲站在车旁,稀罕地看着车里的冬儿:“不是买的,是我找人焊的,又刷上油漆,你以后推着冬儿出来遛达,就省劲了,不会累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