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阳邪停饮
太阳经感受阳邪会出现水逆病症,症状为消渴、发热、出汗、心烦,小便不利,喝水就吐,脉象浮数,这种情况宜用五苓散治疗。
【注释】当人体受到太阳经阳邪侵袭时,会出现水逆和消渴的病症。所谓水逆,是指患太阳中风症时,出现口渴想要喝水,但水喝进去就呕吐的现象;而消渴,则是指喝水量增多,然而小便量却很少。发热、出汗,这是风邪侵袭的表现。心烦,是体内有热的缘故。小便不通畅,喝水就吐,这是水饮停聚体内的症状。脉象浮数,是风热之邪在表的脉象。上述这些症状,都适宜用五苓散治疗。服用五苓散时,要多饮用温热的水,让身体微微出汗,这样既能从外部解除太阳经的邪气,又能从内部通利停聚的水饮,病症就会痊愈。如果患者不能饮用暖水,反而想喝冷水,这表明体内热邪较盛,此时可以在五苓散的基础上,添加寒水石、石膏、滑石来清热。详细内容在《伤寒论·太阳上篇》中有记载。
太阳阴邪停饮
太阳经感受阴邪会伴有水饮内停的情况。患伤寒,不出汗,身体发热,主要症状为干呕、咳嗽、轻微气喘。治疗应采用外散表寒、内化水饮的方法,用小青龙汤。若出现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或腹泻,就去掉麻黄加入茯苓;若有噎塞感,把麻黄换成附子;气喘则加杏仁;口渴就加天花粉并减少半夏用量。
【注释】所谓太阳经感受阴邪且伴有水饮内停,是指人体患太阳伤寒症,体表的邪气未解除,表现为发热且无汗,同时还有干呕、咳嗽以及轻微气喘等水饮病的主要症状。这种情况适宜用小青龙汤,通过向外发散寒邪,向内驱散寒饮,病症便可痊愈。有时还会出现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或者腹泻,或者噎塞感,或者气喘,或者口渴等症状,这些是水饮病可能出现的兼证,同样以小青龙汤为主进行治疗。当出现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时,这是水饮停留在下焦;而出现腹泻,是水液走于大肠,这两种情况都要去掉麻黄,加入茯苓,专门用来渗利水湿。噎塞感,表明体内寒邪较重,此时把麻黄换成附子,用以驱散体内寒邪。气喘是气向上逆,添加杏仁来降气平喘。口渴则添加天花粉,同时减少半夏用量,以避免半夏的燥性,达到生津的目的。详细内容在《伤寒论·太阳下篇》。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