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感觉饥饿却不想吃东西,还呕吐蛔虫,这是厥阴经病原本的症状。经过攻下之法治疗后,虽有饥饿感却不能进食,这属于阳明经病。阳明经病会出现心中烦闷、懊恼不宁,心里烦躁得厉害,头上出汗,这表明热邪在胃中,适宜用栀子豉汤来涌吐热邪。厥阴经病会呕吐蛔虫、四肢厥冷、脉象微弱,现在脉象不微弱反而紧,且更加心烦的,不是虚寒之邪,而是寒邪实邪停留在胸中,适宜用瓜蒂散来催吐。
手足厥冷
太阴经病症表现为手足温暖,不会出现厥冷;少阴经病症会出现手足厥冷,且无法温暖;厥阴经病症的寒厥需分辨程度轻重,热厥则要依据热与厥相互关联的情况来辨别病的深浅。
【注释】太阴经的病症,不会出现手足厥冷,反而会有手足自然温暖的现象。少阴经的病症,会出现寒厥,也就是手足因寒而厥冷,不存在热厥的情况。厥阴经的病症,有寒厥和热厥两种。寒厥,只是单纯的寒而不会发热;热厥,则是先发热然后出现厥冷,接着又从厥冷转为发热,热与厥相互交替,没有停歇。应当辨别阴阳的程度以及病的深浅,可用当归四逆汤、承气汤等方剂进行治疗。具体详细内容在厥阴篇中有阐述。
少腹满痛
小腹部位胀满,用手按压有疼痛感。如果同时出现四肢厥冷,小便颜色清白,这是寒邪凝结在膀胱;若没有厥冷症状,且小便通畅,这是瘀血蓄积在膀胱;若小便不通畅,则是水液停蓄在膀胱导致的祸患。
【注释】当出现小腹胀满,用手按压感到疼痛的症状时,如果伴有四肢厥冷,同时小便颜色呈现清白,这表明是寒邪凝结在膀胱,适宜使用当归四逆汤加上吴茱萸、生姜来治疗。要是没有四肢厥冷的情况,而且小便自行通利,这意味着瘀血蓄积在膀胱,适宜用桃仁承气汤。若小便不通畅,就是水液停蓄在膀胱,适宜用五苓散。如果大小便都不通畅,这是水热互结蓄积,适宜用八正散。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
神志昏蒙、胃中积热,阳热过盛就会发狂,可用三黄石膏汤、三承气汤、白虎解毒汤治疗。蓄血发狂的情况,若小便通畅,少腹硬痛,属于太阳经病症;阳明经蓄血,会出现大便色黑,患者如同发狂且容易健忘,可用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治疗。还需知道,有时候在将要出汗时,患者会突然发狂,这是将要痊愈的表现。
【注释】“神昏胃热”,指的是神志昏蒙是因为胃经热邪过盛,上扰心神。“重阳狂”,意思是热邪侵入阳分,就会导致狂乱。“三黄”,说的是三黄石膏汤,用于治疗神志昏蒙、狂乱,且表现为表实证无汗的患者。“三承”,即三承气汤,用于治疗神志昏蒙、狂乱,且里实证大便不通的患者。“白解汤”,指的是白虎解毒汤,用于治疗神志昏蒙、狂乱,既无表证也无里证,却热邪极盛的患者。太阳经蓄血导致发狂,会出现少腹部硬满疼痛,小便通畅。如果小便不通畅,那是水热互结,并非蓄血。阳明经蓄血,患者会如同发狂且容易健忘,大便颜色发黑。如果大便颜色不黑,那是热邪极盛,并非蓄血。蓄血症状较轻的,使用桃仁承气汤;症状较重的,使用抵当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即可。然而,发狂的病症中,也有阳盛阴虚的人,在将要出汗,疾病即将痊愈的时候,会突然发狂,随后汗出而病症缓解,对此应当有所认识,这种情况不需要用药。
循衣摸床
出现循衣摸床的症状有两个原因。一是太阳病采用火劫发汗,热邪损伤了阴液。此时若小便通利,患者多能存活;若小便不利,患者多会死亡。二是阳明经热邪极盛,由于发汗、催吐、攻下这三种治疗方法使用不当,导致病情恶化。热邪愈发深重,脉象坚实有力的,还能够使用攻下之法,病情尚有救治可能;脉象虚弱的,不能承受攻下之法,救治难度较大。当阴阳虚实难以辨别,不知如何用药时,单独使用人参或者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或许能使病情好转。
【注释】循衣摸床是一种危险、严重的病症表现。其一是因为患太阳病时,采用火疗等强迫发汗的方法(火劫取汗),致使阳热过盛而损伤阴液。如果阴液尚未枯竭,那么小便就会通利,这种情况下患者存活的可能性较大;如果阴液已经枯竭,就会出现小便困难,此时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其二是由于阳明经热邪极度亢盛,而医生在运用发汗、催吐、攻下这三种治疗方法时,使用时机或用药剂量等不合适,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形成难以治疗的坏症。此时热邪更加深重,如果患者脉象坚实有力,表明正气尚足,还能够承受攻下之法,病情通过攻下之法还有治愈的可能;若脉象虚弱无力,说明正气已虚,无法承受攻下之法,治疗就会很困难。当病情发展到这种严重且复杂的程度,阴阳虚实往往很难辨别清楚,医生常常不知该如何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大剂量的独参汤、六味地黄丸,或者干生地黄汤,定时给患者服用,常常能够挽救患者生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