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阳邪停饮
少阴经感受阳邪并伴有水饮停聚之症,患病六七天反而无法入眠,出现腹泻、口渴、咳嗽、呕吐,小便不利,此时宜用猪苓汤煎服。
【注释】所谓少阴经感受阳邪并伴有水饮停聚,指的是少阴经出现阳邪热症的同时,还兼有水饮停聚的病症。少阴病正常表现为嗜睡,到了六七天却反而心烦不能入睡,这是少阴经有热的缘故;出现腹泻、口渴、咳嗽、呕吐,小便不利,这是水饮停聚的表现。这种情况使用猪苓汤,既可清除热邪,又能通利停聚的水饮。详细内容可查看《伤寒论》少阴篇。
少阴阴邪停饮
少阴经感受阴邪并伴有水饮内停,会出现腹痛,四肢沉重且疼痛,小便不利,自行腹泻,或者咳嗽,或者呕吐等症状,可用真武汤来平复病症。若咳嗽,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若小便通利,去掉茯苓;若呕吐,去掉附子并加倍使用生姜;若腹泻,去掉芍药加入干姜。
【注释】少阴经感受阴邪且有水饮内停,意思是少阴经受阴寒之邪侵袭,同时还兼有水饮内停的病症。水饮病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四肢沉重且疼痛,大便自行泄泻,小便不通畅,这种情况适宜用真武汤来温煦中焦、利水渗湿。水饮病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症状,比如咳嗽,或者小便通利,或者呕吐,或者腹泻。如果咳嗽,就在真武汤基础上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如果小便通利,就去掉方中的茯苓;如果呕吐,就去掉附子,并且把生姜的用量加倍;如果腹泻,就去掉芍药,加入干姜。
喘急短气
喘息时发出喝喝声,频繁张口呼吸,短气像是气喘但不抬肩。呼吸急促、难以顺畅呼吸的属于实症;气息短浅、不能连续呼吸的当作虚症看待。从内因来讲,与水饮病症或痰热有关;从外因来说,要从阴阳表里的角度进行判断。若出现眼睛直视、神志昏迷、汗出如油、脉象微弱、四肢厥冷的情况,生命就难以保全。
【注释】喘息,表现为呼吸急促,发出喝喝的声音,频繁张口,甚至抬肩、腹部起伏,这就是喘证。短气,则像是气喘却又并非真正的气喘,不会张口抬肩。这两种症状都是胸中气机出现问题。肺主司气机,所以都与肺相关。不管是喘急还是短气,如果气息急促、壅塞,无法顺畅呼吸,这属于邪气有余的实症;如果气息短浅、虚弱,不能连续呼吸,这属于正气不足的虚证。从内因来看,是指饮用生冷之物损伤肺脏,或者是因为体内有痰热。从外因来讲,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寒冷之邪侵袭肌表,肌表主管皮毛,皮毛与肺相互配合,皮毛受到外邪侵犯,接着邪气会依次影响到肌肤、肌肉、胸部、腹部,进而传入胃腑,这些情况都会引发气喘。此时应当仔细分辨阴阳表里,根据邪气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喘急和短气,如果同时伴有眼睛直视、神志昏迷、汗出如同毛发被润发油浸湿(即汗出如油,为病情危重之象)、脉象微弱、四肢厥冷,这些都是濒临死亡的症状。若与三阴寒症一同出现,这属于阴喘,适宜用四逆汤加杏仁、五味子,若正气虚弱则需加倍使用人参。若与三阳热症一同出现,这属于阳喘,适宜用白虎汤、葛根黄芩黄连汤。若与太阳表证一同出现,这属于表喘,没有汗的,适宜用麻黄汤,若同时伴有烦躁,适宜用大青龙汤,有汗的,适宜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若与阳明里证一同出现,这属于里喘,适宜用大承气汤,若同时兼有结胸症状,适宜用大陷胸丸。如果兼有水气,表实证的,适宜用小青龙汤,表虚证以及小便不利的,都适宜用五苓散加葶苈子。里实证的,适宜用葶苈大枣汤,若兼见腹部、胁部坚硬疼痛的,适宜用十枣汤。里寒证的,适宜用真武汤。如果脉象微细,口鼻处气息短浅、气喘乏力,且没有阴阳表里的典型症状,这属于气虚喘,适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杏仁。如果气喘并且咳出的痰液浓稠粘滞,喉咙间发出漉漉的声音,这属于痰喘,症状严重的适宜用瓜蒂散、礞石滚痰丸,症状较轻的,适宜用二陈汤加苦葶苈子、苏子之类的药物。
心下悸
自觉心脏跳动不安,有筑筑、惕惕、怔怔、忡忡之感,难以自我安定。如果饮水多但小便少,这是水饮停聚导致的;若伴有四肢厥冷、冷汗,这是虚寒引起的。
【注释】“心下筑筑惕惕、怔怔忡忡”,描述的是心悸病症发作时的状态。当出现饮水较多但小便量少的情况,这是水饮停聚于心下部位所引发的心悸,适宜使用茯苓甘草汤,或者五苓散来治疗。要是伴有四肢厥冷的症状,这表明体内有寒,适宜用真武汤。若是在出汗之后出现心悸,这是由于身体虚弱所致,适宜用小建中汤。如果并非是在出汗后出现心悸,那就说明身体虚弱的程度更为严重,适宜用炙甘草汤。
战振栗
战是指身体剧烈抖动、耸动,栗是说内心感到恐惧,振同样是身体耸动,但相比战程度较轻,所以说振是因正气虚弱而无力。栗与战同时出现,表明正邪相互抗争。这种症状如果出现在发汗、催吐、攻下这三种治法之后,是因为损伤内外正气导致病情逆变。若没有导致逆变,是邪气随着治疗而衰减,正气因而调和,病情趋向缓解,即正气战胜邪气,通过战汗使病情平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