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经与少阳经并病,出现心下痞硬,颈项部强硬且头目眩晕,应当针刺大椎、肺俞、肝俞穴位,千万不要攻下。
【注释】这是承接上一条,强调不可攻下的道理。太阳经与少阳经并病,心下痞硬且头目眩晕,属于少阳经的症状;颈项部强硬,属于太阳经的症状。应当针刺肺俞、肝俞穴位,以泻除太阳经和少阳经的邪气,千万不可攻下。如果因为心下痞硬而错误地使用攻下之法,必然会引发变证。
【集注】成无己说:千万不要攻下。攻下少阳经的邪气,太阳经的邪气就会乘虚入里,必定会形成结胸。经典说:太阳经与少阳经并病,反而攻下,就会形成结胸。
程知说:上一条说不可发汗,这一条说不可攻下。不可发汗,是担心会出现谵语;不可攻下,是担心会形成结胸。
程应旄说:在这条并病中,心下痞硬列在首位,颈项强硬且头目眩晕次之,看似还可以攻下,却不知少阳经有三种治法禁忌,只可针刺而千万不可攻下。
汪琥说:大椎这一穴位,实际上可以同时泻除太阳经与少阳经的邪气。各家注释都不明白用针的原理,竟然抛开大椎穴不谈,实在是大错特错。
太阳经与少阳经并病,却反而用攻下之法,就会形成结胸,出现心下坚硬,下利不止,水和食物都无法下咽,患者心中烦躁。
【注释】这是承接上一条内容,讲述错误使用攻下之法后出现的变证。太阳经与少阳经并病时,不针刺肺俞、肝俞穴位,却反而用攻下之法,太阳和少阳两经的邪气就会乘虚陷入里部,原本有时类似结胸的症状,现在就真的发展成结胸了。心下坚硬的症状,会转变为下痢不止,水和食物都无法咽下。上面不能进食而下面又不断下痢,导致体内中空无物,患者就会心中烦躁忙乱,从而变成难治的坏症,即便有前面提到的针刺方法,此时也派不上用场了。
【集注】程知说:这是太阳与少阳二经并病,错误使用攻下之法后的变证。太阳经的表邪乘虚进入里部,就会形成结胸,出现心下坚硬的症状;少阳经处于半里的邪气,乘虚进入里部,就会导致下利不止。上下都出现病症,而处于中间的阳明经,就会发展到水和食物都无法咽下,进而出现心烦的症状。
喻昌说:并病即便没有错误地使用发汗、攻下之法,就已经有类似结胸、心下痞硬的症状了,更何况又错误地使用攻下之法呢?所以比起单纯太阳经病错误攻下后的变证,情况恐怕更为严重。“其人心烦”似乎是没说完的话,然而经典中说结胸证具备,且出现躁烦的患者会死亡,想来这里说“其人心烦”,也是预示患者会死亡吗?
汪琥说:太阳经病在经络阶段,不可使用攻下之法,少阳经病,攻下同样属于禁忌,所以这里说“下之为反”。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