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齐大山铁矿。
杜志坚站在矿部大楼楼顶,军用望远镜扫过矿区全境。这个五十岁的退伍团长转业当矿长已有十年,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挺拔姿态。此刻,他方正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绷得紧紧的——三处矿井同时涌出蓝水,八百多名矿工被困井下。
报告杜矿!安全科长气喘吁吁地跑上来,东区水位又涨了两米,抽水机全部失灵!
杜志坚的指节在望远镜上捏得发白:专家团到哪了?
刚下高速,十分钟后到。带队的是中矿集团的周远。
周远?杜志坚眉头一皱,是不是前阵子上新闻那个,搞智能支护系统的?
对,听说他在江华和赣州处理过类似情况。
杜志坚冷哼一声:书生救火。他转向副手,启动战时预案,把所有退伍兵组织起来,成立护矿队。再调两台军用级抽水机来,老子不信这个邪!
当周远的车队驶入齐大山矿区时,首先看到的是一队穿着迷彩服的在井口列队。他们手持铁锹、钢钎,纪律严明得像支军队。为首的杜志坚大步走来,作训服上别着党员徽章和退伍军人证,眼神锐利如鹰。
周工程师?我是杜志坚。他的握手像铁钳,情况比报告的严重。蓝水不光在井下,还渗入了家属区的水井。
周远心头一紧。ST集团的攻击升级了——这次直接威胁矿工家属。他迅速打开天工系统,矿区三维地图上,代表蓝水渗透的红线已经形成一张恐怖的网。
需要立即疏散家属区,同时...
早疏散了。杜志坚打断他,两小时前就清空了方圆三公里。现在的问题是...他指向主井口,下面还有837人,水位每小时上升1.5米。
丽莎从车上搬下设备:我们需要下井取样,确定菌群类型。
杜志坚打量着她:外国专家?
丽莎·陈,ST集团前技术总监。周远简短介绍,现在是我们的顾问。
杜志坚的眉毛几乎要飞到发际线里:卧底?
比那复杂。周远没时间解释,杜矿长,请带我们去最严重的渗漏点。
主井口的蓝水比陈台沟更加粘稠,像活物般在井壁上蠕动。周远取样时,液体竟试图上取样瓶。天工系统疯狂报警:【检测到高攻击性菌株,DNA匹配度89%与ST专利相符】。
不是相似,就是ST的。丽莎脸色苍白,但经过强化,适应低温环境。
杜志坚的对讲机突然响起:杜矿!西区出现武装人员!穿白大褂的,带着设备!
果然来了。杜志坚冷笑,护矿队,行动预案三号!
周远惊讶地看到,那些迅速分散,占据各个制高点。没有枪械,但他们手中的钢钎、铁锤在阳光下闪着冷光,队形俨然是标准的战术防御。
你们这是...
当年打越南时,老子一个排挡住过一个营。杜志坚检查着防毒面具,矿工比士兵金贵,但也不是好啃的骨头。
丽莎突然惊呼:周远!系统检测到控制信号!她指向屏幕上的波形图,有人在远程操纵菌群行为!
波形图上,一组规律的脉冲信号清晰可辨,每隔17秒重复一次。周远放大分析,发现信号源竟然在——矿区内部?
有内鬼。杜志坚立刻会意,在矿区架设了信号塔。
不止。丽莎追踪着信号路径,这是军用级加密,需要大型设备...可能在...
老苏联楼!杜志坚和周远异口同声。
矿区西侧有栋建于1950年代的苏式建筑,曾是中苏联合勘探队指挥部,现在用作仓库。那里有全矿区最厚实的墙壁和最完善的基础设施。
杜志坚立即点了十个护矿队员:跟我来!周工,你们继续研究对策。
等等!周远从车上取出一个金属箱,带上这个,马继伟发明的声波干扰器。如果遇到蓝水...
杜志坚接过箱子,咧嘴一笑:书生也有硬货嘛。
他们刚离开,天工系统就发出尖锐警报。井下的蓝水突然活跃度暴增,水位加速上升。更可怕的是,系统检测到菌群开始释放某种神经毒素!
ST集团要灭口!丽莎惊恐地说,这些矿工看到太多秘密了!
周远立即拨通陈明宝的电话:老陈,赣州的抑制剂还有库存吗?...全部空运过来!对,现在!
挂断电话,他转向丽莎:联系吴大鹏,问他钬矿粉的配方细节。我们得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抑制剂。
丽莎刚要拨号,矿区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远处传来爆炸声——苏联楼方向冒起了浓烟。
杜矿长他们...
周远抓起两个防毒面具:我们去看看!
穿过混乱的矿区,他们看到苏联楼已经被蓝水包围。这些液体像有意识般封锁了所有入口,形成一道蠕动的护城河。楼顶隐约可见天线阵列,而二楼窗口正在交火——杜志坚的人用铁棍和消防斧对抗几个穿防护服的武装人员。
ST的雇佣兵!丽莎认出了装备,他们在保护信号发射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