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念头,藏在客户的话里
秋老虎正盛的午后,张芳芳把核心团队叫到样品间。窗外的蝉鸣聒噪,她却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客户反馈表笑,“你们看,这月有十七个人问‘青花裙能不能配个同系列的披肩’,还有人想要‘跟旗袍盘扣一样的胸针’。”
老吴蹲在地上翻订单,突然指着一张巴黎的单子“皮埃尔也提过,说咱们的榫卯外套要是有配套手包,能多卖三成。”小李正在改“小雪”系列的设计稿,闻言抬头,“我早觉得了,上次去面料厂,看见他们新出的提花布,做围巾肯定好看,跟青花瓷裙是绝配。”
会议室的白板很快被写满了。张芳芳让小王把客户的留言分类抄上去——“要配套腰带”“想要同纹样丝巾”“盘扣能不能做成胸针”……满满一板的需求,像在提醒他们:衣服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像唱戏得有行头,少了配饰,总差点精气神。
“不能只盯着衣服做文章了。”张芳芳擦掉白板一角,写下“配饰”两个字,“就像盖房子,主体立起来了,得有窗棂、门环这些细处的讲究,才算真的像样。”
配饰市场的潜力,藏在细节里
专项团队扎进市场调研里,足足泡了两个月。回来汇报那天,小王抱来的资料堆成了小山,最上面是块绣着青花纹样的丝巾样品,“您摸摸这真丝,跟咱们青花瓷裙的雪纺是一个厂子的料,花型也能对上。”
她翻出数据报表,手指点着一行行数字,“手袋市场看着大,但高端的被奢侈品牌占着,咱们可以先从‘小而美’入手——比如做能装口红和手机的迷你包,用旗袍的盘扣当搭扣,成本低,还能跟衣服配成一套。”
小李补充道:“围巾更灵活,把敦煌飞天纹、二十四节气的图案印上去,春秋能围,夏天能当披肩,客户说不定买完衣服就顺手带一条。”
最让人动心的是消费者访谈。有位上海顾客说:“我买你们的旗袍是为了参加婚礼,结果翻遍衣柜没找到合适的配饰,最后只能搭条普通珍珠项链,总觉得差点意思。”还有位留学生在问卷里写着“国外同学喜欢我的中式外套,但总问‘有没有更小巧的中国风配饰’,他们觉得戴项链比穿外套更日常。”
分析竞争态势时,团队发现了块“蓝海”。国际品牌的中式配饰要么太花哨,要么太简单,像把青花瓷纹直接印在丝巾上,少了点“透气感”。“咱们能做得更细。”
张芳芳指着样品丝巾,“你看这青花的留白,跟咱们衣服的设计一脉相承,懂的人一眼就知道是一家子的东西。”
拍板的那天,阳光刚好
高层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张芳芳没先看数据,而是让小李把配套设计的草图铺在桌上——青花瓷裙配同纹样丝巾,榫卯外套搭盘扣手包,玉米纤维童装挂着小老虎刺绣的挂件。“你们看,这不是另起炉灶,是给咱们现有的衣服找‘伙伴’。”
销售部的小王算了笔账,“按现有客户的复购率,推出配饰后,客单价能提高两成。而且不用新开渠道,外贸商和百货店都愿意搭着卖,皮埃尔已经发传真来问了。”生产部的老吴也点头,“面料能跟衣服共用,车间添几台锁边机就行,不用大动干戈。”
讨论到风险时,有人担心“精力分散”。张芳芳却笑了,拿起那块青花丝巾,“你们还记得刚做青花瓷裙时,有人说‘中国人做不出国际认可的设计’吗?现在不也成了招牌?配饰是一个道理,咱们有现成的设计魂、客户群,怕什么?”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草图上投下一道道金线。张芳芳把“凤凰衔金”的标识贴在手包设计图上,“就这么定了。先从丝巾、手包、胸针这三样做起,跟秋冬款一起推。记住,不是为了多卖东西,是让穿咱们衣服的人,从头到脚都透着那股子‘有根有新’的劲儿。”
散会后,小李抱着设计图往设计部跑,嘴里念叨着“得给胸针加个小机关,能别在衣服上,也能当吊坠”。老吴则去了车间,跟工人说“先练手做一百条丝巾,针法得跟衣服领标一个讲究”。
张芳芳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运面料的卡车刚停下。她知道,拓展配饰业务不是简单的“加产品线”,就像一棵树要发新枝,得连着老根才长得稳。而他们的根,早就扎在那些青花的纹路里、盘扣的弧度里、客户的期待里了。
这株叫“华夏逸洋”的树,要开始发新枝了。
专项团队很快拿出了第一套配饰样品。青花瓷丝巾的边缘特意留了半厘米的毛边,像极了老瓷片未经打磨的切口;盘扣手包用的是做旗袍剩下的缎面,搭扣处的凤凰标比衣服领标小了一圈,却更精致,鎏金线条细得像绣线;胸针则做成了迷你瓷片的样子,背面刻着“创艺传承”的小字。
张芳芳把样品摆在会议室的长桌上,让各部门的人轮流来看。客服小林捏着丝巾舍不得放,“上次有个客户说‘青花裙太素’,配这条丝巾刚好,又不抢风头。”仓库的老吴盯着手包的搭扣研究,“这盘扣做得比衣服上的还结实,使劲拽都不开,出国带护照准没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