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的城市还浸在墨色里,陈默被手机闹钟惊醒时,窗帘缝隙透进的微光刚好落在床头柜的笔记本上。封面烫金的公司logo在暗夜里泛着柔和的光,他伸手摸过本子翻开,昨晚年会的记录密密麻麻爬满纸页,“四管八理”四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旁边还画着棵歪歪扭扭的小树——根须是“四管”,枝干是“八理”,顶端画着个小小的太阳。
手机在掌心微微颤动了两下,陈默睡眼惺忪地拿起来一看,原来是林辰发来的消息:“七点食堂见,带份四管八理的落实草案。”
陈默的脑袋瞬间清醒了过来,他猛地坐起身,看了眼时间,已经六点四十了!他赶紧掀开被子,手忙脚乱地套上衣服,连扣子都来不及系好,就急匆匆地冲向卫生间。
洗漱完毕后,陈默顾不上整理有些凌乱的头发,抓起桌上的文件袋,便冲出了家门。
此时,窗外的天空正逐渐褪去那如墨般的颜色,东方泛起了一抹淡淡的鱼肚白,仿佛是被晨雾晕染过一般。远处的楼宇轮廓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模糊,宛如一幅浸在水中的水墨画。
陈默骑着电动车,在空旷的街道上疾驰着。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他的脸颊,卷起地上的碎叶,不时地擦过他的脚踝,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
当他路过公司后门的早点摊时,远远地就看到了老张正蹲在炉子旁帮忙。老张身上穿着那件蓝色的工装,袖口处沾着些许白霜,显然他已经在这里忙碌了一段时间。
陈默连忙停下电动车,跟老张打了个招呼。老张听到声音,抬起头来,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显然昨晚没有休息好。但他的手上却举着一个热气腾腾的肉包,笑着对陈默说:“小陈,早啊!这是刚出锅的肉包,快拿着,趁热吃!”
“张师傅您怎么也这么早?”陈默接过包子,热气烫得指尖发麻。
“新机床调试到后半夜,想着反正睡不着,就来给李婶搭把手。”老张指了指早点摊的老板娘,“林董昨晚说的‘管心’,我琢磨了半宿——咱们工人图啥?不就图个踏实嘛,知道自己干的活有人惦记,有人当回事。”他往陈默手里塞了袋豆浆,“快去吧,林董指定等急了。”
陈默咬着包子往公司赶,豆浆的甜香混着冷空气滑进喉咙。路过研发部楼下时,看见王博士正从楼里出来,怀里抱着个鼓鼓囊囊的文件袋,眼镜片上结着层薄霜。“王博士,您通宵了?”陈默刹住车。
王博士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新芯片的测试数据出来了,刚好赶上今天的早会。”他晃了晃文件袋,“昨晚林董的话点醒我了——以前总想着技术多厉害,忘了这东西最终是要救人的。今早重新调整了参数,更贴合医疗设备的需求。”
陈默看着他快步走向停车场的背影,忽然想起年会后台王博士说的话:“原来我不是想走,是怕自己做的事没意义。”此刻晨光正落在王博士的肩膀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棵朝着太阳生长的树。
七点整,陈默推开食堂的门,林辰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桌上摆着两碗小米粥,四个茶叶蛋,一碟咸菜——都是老板平时爱吃的。林辰穿着件深灰色毛衣,领口随意地敞着,少了西装革履的凌厉,多了几分温和。
“坐。”林辰把粥推过来,瓷碗边缘凝着细密的水珠,“草案看了,思路不错,但有点太急。”他从口袋里掏出支笔,在陈默的笔记本上圈出“一周内完成部门分工调整”那行字,“理人不是搬桌子换座位,得给大家适应的时间。”
陈默看着那圈红痕,忽然明白过来:“您是说,先让大家有心理准备?”
“不止。”林辰剥着茶叶蛋,蛋壳裂开的纹路像张细密的网,“下午开个中层会,先统一思想。上周我去销售部,赵经理还在说‘员工就得严格管’,这种老观念不扭转,方案落不了地。”他把剥好的蛋推过来,“就像种麦子,得先把土翻松了,种子才能扎根。”
食堂的门被推开,张姐端着个保温桶走进来,白色的蒸汽从桶口冒出来:“林董,小陈,刚熬好的姜汤,驱驱寒。”她把姜汤倒进两个玻璃杯,“今早市场部的姑娘们七点就到了,说要去母婴店做调研,让我把问卷给她们印出来。”
“拦住了?”林辰喝了口姜汤,眉头舒展开来。
“嗯,按您说的,让她们先跟客户服务部对接,把近三年的母婴类产品反馈整理出来。”张姐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李经理说您说得对,不能瞎跑,得带着问题去。”
陈默想起年会结束时李经理红着眼圈说的话:“以前总觉得哭是丢人的事,没想到林董说这是在乎。”此刻晨光透过窗户落在张姐的保温杯上,把“行政部”三个字照得格外清晰。
八点半的中层会议在小会议室召开,十二把椅子围着长桌摆成一圈,林辰特意让把主位的椅子撤了,自己坐在最靠窗的位置。赵经理推门进来时还在打哈欠,手里攥着的笔记本上写着“一季度销售目标分解”,看见桌上摆着的“四管八理讨论稿”,愣了愣才坐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