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内的喧嚣如同潮水般涌来,又随着车队的深入渐渐被过滤、沉淀。北京城的街道远比南京更为规整宽阔,青石板路被岁月和车马磨得光滑,两旁店铺林立,旗幡招展,贩夫走卒,达官贵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构成了一幅繁华而又等级森严的帝都画卷。然而,在这看似寻常的繁华之下,袁承志却能敏锐地感觉到一股无处不在的、凝重的压抑感。巡城的兵丁明显更多,步伐整齐,眼神警惕;偶尔有穿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缇骑驰过,街上行人无不纷纷避让,面露敬畏乃至恐惧。
车队并未前往皇城方向,而是在王公公的带领下,拐入了几条相对狭窄的街道,最终停在了距离东城兵马司不远的一处官署后院。这里是宫中采买司临时堆放物资的场所。
“都手脚麻利点!把货卸到指定库房!领了工钱赶紧滚蛋,别在城里瞎晃悠!”王公公尖着嗓子吩咐了一句,便在小太监的簇拥下,头也不回地进了官署,显然不想与这些“卑贱”的帮工有过多牵扯。
袁承志三人混在人群中,默默地将萝卜卸下车。内线赵老实悄悄凑近,低声道:“几位跟我来。”
他领着三人,并未从正门离开,而是绕到官署后院一处堆放杂物的角落,那里有一个不起眼的侧门。赵老实掏出钥匙打开门锁,四人迅速闪身而出,门外是一条仅容两人并肩通过的幽深小巷。
“这便是芝麻巷了。”赵老实低声道,警惕地四下张望了一下,“跟我来,脚步放轻些。”
芝麻巷如其名,狭窄而曲折,两侧是高耸的院墙,墙上斑驳,长着青苔,显得颇为古旧。巷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潮湿的气味,与不远处主干道的繁华恍若两个世界。偶尔有住户的后门打开,露出里面更为杂乱的景象,或是走出一个挎着菜篮的妇人,好奇地打量他们几眼,又漠然地关上门。
赵老实带着三人在迷宫般的小巷中穿行,七拐八绕,最终在一扇毫不起眼、漆皮剥落的黑漆木门前停下。门楣低矮,若不仔细看,几乎会错过。他再次确认左右无人,这才有节奏地叩响了门环。
片刻,门内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
“老家来的,送点芝麻酱。”赵老实应道。
“吱呀”一声,木门开了一条缝,一个满头白发、身形佝偻的老妪探出头来,浑浊的眼睛扫过门外四人,尤其是在袁承志和黄真脸上停留片刻,这才将门完全打开,侧身让进。
四人迅速入门,老妪立刻将门闩死。门内是一个极其狭窄的天井,长满青苔,仅能容数人站立。天井对面便是三间低矮的旧瓦房,窗户狭小,糊着发黄的窗纸。
“冯长老都安排好了,几位就在此暂住。”老妪声音沙哑,语气平淡,仿佛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老婆子姓孙,负责看管这处地方。东厢房已经收拾出来,几位自便。无事不要出门,吃喝我会按时送来。”她指了指东边那间屋子,便不再多言,颤巍巍地走回正中的堂屋,关上了门。
这孙婆婆态度冷淡,但行事干脆,显然是冯长老信赖之人。袁承志三人也不多话,推开东厢房的门走了进去。
房内陈设极为简陋,一桌,数凳,一张通铺土炕,炕上放着几床半旧的被褥,除此之外,别无长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但胜在干净,且位置隐蔽。
直到此时,三人才真正松了口气。一路惊险,终于在这龙潭虎穴之中,找到了一个暂时的落脚点。
黄真仔细检查了门窗,确认无恙后,才压低声音道:“此地还算安全。接下来,我们需尽快弄清钱府现状,并设法与府内取得联系。”
温青迫不及待地问道:“黄大侠,我们该如何联系钱府的人?冯长老可有安排?”
黄真摇了摇头:“冯长老只负责将我们安全送进城,并提供这处藏身之所。具体的联系渠道,需我们自行设法,或者等待他进一步的安排。贸然行动,恐打草惊蛇。”
袁承志走到窗边,透过窗纸的缝隙向外望去,只能看到对面斑驳的墙壁和一小片灰蒙蒙的天空。他沉声道:“钱府被厂卫严密监视,硬闯肯定不行。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内应,或者一个绝不会引起怀疑的接触方式。”
他回想起进城时瞥见的那个茶摊旁的中年文士,心中那丝不安再次浮现。对方似乎对他们的行踪有所察觉,这让他们必须更加小心。
“或许……可以从钱府日常采买的下人入手?”温青思索着说道,“再严密的监视,总不能让府中之人活活饿死。采买之人每日出入,或许能找到机会。”
黄真点了点头:“这是个思路。但需查清钱府目前由何人负责采买,以及其出入规律,更重要的是,此人是否可靠。这些都需要时间打探。”
接下来的两日,三人便在这狭窄的东厢房中潜伏下来,不敢轻易外出。孙婆婆每日按时送来简单的饭食,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问及外界消息,她也只是摇头,表示不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金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金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