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上带着看似憨厚实则狡黠的笑容,“您说的在理。
不过,这坦克大炮,咱老李也不是没见过。
美国人坦克厉害吧?
在朝鲜,不也让咱们的步兵抱着炸药包、爆破筒给收拾了?
说到底,还得看是谁在用,怎么用,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请教,实则充满了挑战意味,潜台词是:你那些洋玩意儿,我们土办法一样能对付。
教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陈朝阳,想看他如何应对这第一个“下马威”。
丁伟饶有兴致地看着,孔捷则微微皱起了眉头,觉得李云龙有些过分。
陈朝阳脸上没有丝毫愠怒,反而露出一丝淡淡、了然的微笑。
他走下讲台,来到挂在墙上的巨幅军事地图前,拿起教鞭。
“李军长说得很好,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武器。”他先肯定了李云龙的观点,随即教鞭精准地点在地图上一个位置,
“我们就以李军长指挥过的,平安县城攻坚战,也就是大家说的‘平安格勒’战役为例。”
“我研究过您的战史。
您在晋西北的平安县城一战,围点打援,战术运用非常精彩,一举扭转了太岳地区的被动局面,堪称经典。”
李云龙一愣,没想到这位年轻教员上来就夸他,脸色稍霁,带着点得意:“那是,小鬼子他那点道行,咱老李门儿清。”
“但是,”陈朝阳话锋一转,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快速勾勒出平安县城及周边地形的简易示意图,手法娴熟,方位精准,让在座的许多人都暗暗吃惊。“我们做一个假设推演。”
他指着地图上的关键点:“当时,独立团六连为了阻击增援的日军吉野联队,虽然完成任务,但部队却全部阵亡。”
话音未落李云龙的脸色立刻凝重起来,那是他心中不愿轻易触及的痛。
“如果,”陈朝阳的声音带着引导性的力量,“当时独立团手里,不是只有步枪、机枪和有限的迫击炮。
而是有一个配备了三辆T-34坦克的装甲排,以及一个拥有六门122毫米榴弹炮的炮兵连,并且拥有可以和前沿步兵直接通话的步话机。
您会如何部署这场阻击战?”
教室里鸦雀无声。
坦克?充足的炮火?步话机直达单兵?这对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梦幻般的配置。
李云龙下意识地摸出烟卷,刚想点燃,看了看环境又悻悻放下。
他盯着黑板,眉头紧锁,脑子飞速运转。
他打仗灵光,瞬间就意识到了装备代差带来的可能性。
丁伟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
孔捷始终听的很认真,他可是参加了朝鲜战争,更清楚美国鬼子飞机大炮的厉害。
“坦克……可以不用摆在正面硬冲,”李云龙下意识地开始推演,手指虚点着地图,
“可以隐蔽在侧翼这个山坳里,等鬼子主力进入伏击圈,炮火覆盖后,坦克再冲出来,直插他的指挥部和炮兵阵地,打乱他的建制!”
“步话机可以让埋伏在两侧山头的部队实时通报敌人位置,引导炮火精确打击,不用像当时那样,等信号枪,容易贻误战机。”丁伟忍不住补充道。
“而且,有了足够的炮火,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就先削弱敌人,甚至可以在鬼子必经之路上预设炮火拦阻线,分割他的行军队列……”另一个将领也加入了讨论。
陈朝阳静静地听着,不时在黑板上标注出他们提到的新战术节点。
他没有打断,直到讨论声渐歇,他才再次开口:
“很好,各位的思路已经开始触及现代合同战术的核心——火力、机动、信息,三者的有机结合。”
他放下粉笔,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又回到李云龙脸上:
“李军长,根据推演,如果拥有这样的技术装备和战术理念,您觉得,拿下平安县城,全歼驰援而来的吉野联队,需要多久?部队伤亡,能减少几成?”
李云龙沉默了,他粗犷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他回想起战场的惨烈,回想起那些倒下的同志,半晌,才闷声道:“……时间至少缩短一半。伤亡……伤亡恐怕连三成都不到。”
这句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陈朝阳点了点头,语气依旧平静:“这就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意义。
同志们,过去的经验无比宝贵,是我们军队的魂。
但未来的战争,已经不同了。
在朝鲜,我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证明了我们的钢铁意志。
但我们不能,永远只指望用战士的生命去填补技术的鸿沟。”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否定我们的过去,而是为了能更有力地保卫我们的未来。
我们要让我们的战士,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能用更先进的武器,更高效的战术,以更小的代价,去夺取更辉煌的胜利。
这才是我们这些带兵的人,对战士、对国家最大的负责!”
教室里落针可闻。
先前所有的轻视、试探和漫不经心,此刻都化为了复杂的沉思。
陈朝阳没有炫耀他抗美的战绩,没有强调他同样军级的身份,他只是用他们最熟悉的战场,最深刻的伤痛,和最理性的推演,在他们固若金汤的经验壁垒上,凿开了一道缝隙,让名为“现代化”的光,照了进去。
李云龙第一次真正正视着讲台上的这个年轻人,眼神里不再是挑衅,而是一种混合着反思和好奇的光芒。
丁伟轻轻碰了碰李云龙的胳膊,低声开口:“老李怎么样,咱东野出来的,有点意思吧。”
李云龙难得没有反驳,只是深深吸了口气,目光牢牢锁定在黑板上那幅已被赋予了全新可能的地图上。
丁伟眼中精光闪烁,他看到的不仅是战术层面的推演,更是陈朝阳背后所代表,一种全新系统化的作战思维。
他低声对孔捷道:“难怪老首长器重,不是空谈理论,是真正懂打仗的人!”
喜欢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