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阳的语速不快,但思路清晰,“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如果当时我们拥有了更强的战场侦察能力,拥有了更高效的通联手段,
拥有了更猛烈的直射火力或者装甲突击力量,战局会不会有更优的解?
伤亡能不能进一步降低?”
他看着院长,继续说道:“我想教的,不是否定他们的过去,而是告诉他们,在勇气、意志和经验之上,现代战争还有更广阔的维度。
是让他们看到,在未来,一个指挥员需要具备哪些新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继续打赢。”
院长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
陈朝阳的思路,完全跳出了常规教学的窠臼,他不是要去“教育”这些功臣,而是要去“启发”和“赋能”他们。
“好,这个思路好!”院长忍不住抚掌,“不搞空中楼阁,就从他们最熟悉的战场入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学习和变革的必要性。润物细无声,比生硬的灌输强上百倍。”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显得有些兴奋:“朝阳啊,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了。
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成熟,有方法!就按你的想法去准备,大胆地去教。
课堂上如果有人不服气,甚至是捣乱,你不用有太多顾虑,该批评就批评,该争论就争论,学术面前,真理最大。
学院和我,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陈朝阳也站起身,郑重地敬礼:“是,首长。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组织和您的信任!”
院长满意地点点头,用力拍了拍陈朝阳的肩膀:“去吧,好好准备。
我可是期待着,你在我们这个‘将军班’里,刮起一场头脑风暴啊!”
陈朝阳转身,稳步离开了院长办公室。门外,冬日阳光正好,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
历史的这一页,似乎正等待着他去挥毫书写。
次日高级指挥系教室。
五十二名身着土黄色军装的中年军官散坐在课桌后,他们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着,话题离不开刚刚过去的战争、各自老部队的整编,或是即将开始的学院生活。
但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带着审视与好奇,时不时瞥向教室门口。
这好奇之中,混杂着属于百战老兵、对任何“纸上谈兵”场合本能的傲慢与审视。
李云龙大大咧咧地坐在中间靠前的位置,他那身军装看起来比别人更旧些,风纪扣习惯性地敞开着,手边放着一个搪瓷的大茶缸。
他刚想摸出烟卷,就被身旁的孔捷用眼神制止了。
“老李,注意点,这可不是咱军部。”孔捷低声提醒,他坐姿相对端正,双手放在膝盖上,目光沉稳。
丁伟闻言,头也不回地轻声笑道:“孔捷说得对。咱们现在是学员,得有点学员的样子。尤其是你,李云龙,别第一天就给咱们这期‘老家伙’丢人。”
“丢什么人?”李云龙不服气地哼了一声,但还是把烟卷塞回了口袋,目光扫向门口,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咱倒要看看,这位能把美国人耍得团团转的陈教员,到底有几斤几两。听说年轻得很呐……”
“老孔,你说这新来的教员,就是那个在朝鲜把美国人搅得天翻地覆的陈朝阳?”李云龙歪过头,问坐在前排的孔捷。
“嗯,是他。东野出来的猛人,带着个独立炮兵旅,后来搞出个装甲师,端了美军陆战一师的老窝,连史密斯都让他逮了。战功是实打实的。”
丁伟接口道,语气带着点与有荣焉:“45年咱们划归东野那会儿,就听说过他,老首长看中的很呐。好像现在是正军级,还是汉东省委的第三把手。”
“是正军级!”孔捷在一旁插话,声音浑厚,“跟咱老李现在这代军长也算平级。”
“嘿,老子管他什么级?”李云龙嗤笑一声,“待会儿要是讲得不在理,照样给他撂台子上!”他这话声音不小,引得周围几个相熟的将领发出低低的哄笑。
“这打仗跟搞建设是两码事,纸上谈兵容易,真刀真枪干过才知道深浅。
再能打,那也是下面部队的事。
咱老李倒要看看,他能教咱们这些老家伙点啥新鲜玩意儿。”
正说着,教室门被推开。
一个年轻的身影走了进来。
他同样穿着土黄色军装,身姿挺拔如松,步伐沉稳有力。
看上去面容刚毅,与教室里大多数饱经风霜的面孔形成了鲜明对比。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好奇、探究、质疑,甚至还有几分毫不掩饰的轻视。
陈朝阳走到讲台中央,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他看到了许多熟悉或只在资料上见过的面孔,也感受到了那股凝而不发、混合着功勋与傲气的压力。
他在东野时,与丁伟、孔捷确有过几面之缘,但交集却并不深。
“起立!”值日军官喊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