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重重地点了点头,看向陈朝阳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他一直十分重视有文化的人。
陈朝阳重新走回讲台,环视全场。
“同志们,我今天的课,不是要否定大家的过去。
恰恰相反,我是希望,我们能一起站在过去辉煌战绩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我们学习现代合同战术,不是为了抛弃‘亮剑精神’,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剑,更锋利!
让我们的战士,在未来的战场上,能以更小的代价,夺取更大的胜利。”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也重重地敲在了每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心上。
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第一阶段课程已近尾声,白日里关于现代战术的激烈争论虽歇,但思想的激荡却远未停止。
是夜,月朗星稀。
陈朝阳在学院分配的一处小院书房内,正对着汉东省的工业布局图勾画,门外传来了沉稳的敲门声。
“进来。”
门被推开,露出丁伟那张带着几分思索和军人特有爽朗的脸。
“陈主任,还没休息?叨扰一下,有几个问题,白天课上没琢磨透,心里痒痒。”
陈朝阳放下笔,脸上露出真诚的笑意:“丁参谋长,欢迎之至。我正好也缺个聊天的伴儿。”
他对丁伟此人,可谓神交已久。
早在四五年,部队从晋西北划归东北作战序列时,丁伟的名字就频频传入他耳中。
此人是军中少有的“矛盾体”,一方面,打仗眼光毒辣,魄力十足,
是个极善捕捉战机的猛将,凭着实打实的军功,从团长一路快速晋升至主力师师长;
可另一方面,他也是个出了名的“惹事精”,脑子里点子多,胆子更是大得没边。
在东北最艰苦的时期,他竟敢公然违反纪律,组织人手酿酒贩卖,甚至一度沾染了当时严禁的大烟土倒卖。
究其动机,倒并非为了个人享乐,而是为部队筹措购买武器和给养的资金。
但此事影响极坏,上面震怒,本欲严惩。
但念及他确系为公,且战功卓着,加之老首长爱才心切,最终才高抬贵手,来了个“高拿轻放”,重重举起,又轻轻落下。
虽然没有一撸到底,但也把他树了个典型,狠狠敲打了一番。
经此一遭,丁伟似乎“老实”了些,可那股子敢想敢干的劲头,全都用在了战场上。
他指挥的那个师,在东野是出了名的“尖刀”,战斗力强悍,作风硬朗。
最辉煌的一战,便是以一个师的兵力,硬生生冲垮了廖耀湘兵团的一个整军,打得干净利落,让“廖瞎子”吃了大亏,也让他丁伟的名声更加响亮。
北平和平解放后,因其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被选中改建为北平卫戍部队,肩负起保卫心脏的重任。
而丁伟本人,也因其能力与忠诚,被任命为卫戍区参谋长。
这个职位,既是对他过往战功与能力的肯定,也意味着他必须收敛起战场上的“野性”,开始学习如何作为一名守护者,进行更复杂、更需要缜密思维的防御与保卫工作。
他起身拿出茶叶罐,泡了两杯浓茶。
书房的灯光有些昏黄,映着两张同样坚毅而充满思虑的脸庞。
丁伟很自然地坐下,目光扫过书桌上摊开的地图和各类文件,感叹道:
“陈主任,这一天可真够忙的,学院、省委两头跑。不像我们,现在就是个学员,脑子里就装着课堂那点事。”
陈朝阳将茶杯推过去,笑道:“分工不同。
你们现在系统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指挥更大的兵团。
我这点地方工作,说到底,也是为了给你们将来要指挥的兵团,提供更坚实的后盾。”他这话说得诚恳。
丁伟点点头,随即切入正题,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陈主任,今天你讲的‘合成兵团在防御作战中的弹性与反击’,我回来想了很久。
不瞒你说,来学院前,我在北平卫戍区当参谋长,整天琢磨的就是‘防御’二字。
可卫戍区的防御,是点状的,是保卫心脏。
我这心里……却总惦记着一条线,一条长得让人心里发慌的线。”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重重地从鸡冠顶部划到西部,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咱们这北边的国境线,太长了。
现在,北边那位是老大哥,是盟友。可我这心里,就是不踏实!”
他转过身,看向陈朝阳,眼神锐利,带着在东北战场亲眼见证过的冷意:
“你在东北待过,我也在。
你我都见过,莫斯科来的人是怎么‘接收’鬼子留下的工厂的。
那可不是接收,那是抢劫,机器拆走,图纸烧掉,比鬼子扫荡还干净,那股子蛮横和贪婪,我丁伟忘不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却更显沉重:“你想过没有?如果有一天,这‘老大哥’翻脸了,他那闻名世界的‘钢铁洪流’,从这漫长的边境线上任何一个方向冲过来……
我们拿什么挡?靠人海去填吗?在朝鲜,咱们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那是没办法的办法,是赢了,可赢得太惨。
难道未来,我们还要让子孙后代用同样的方式去赢?”
这番话,石破天惊。
在此时普遍强调“两边友好”、“同属阵营铁板一块”的氛围下,
丁伟能直言不讳地道出对北方潜在威胁的深度忧虑,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的战略嗅觉和胆识,更透露出他内心深重的危机感。
他来自保卫首都的岗位,思考的却早已是国门之外的安危。
陈朝阳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没有丝毫惊讶,他早知道丁伟的这个想法,却没想到如此之早便已经有所意识。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地图前,与丁伟并肩而立。
“丁伟同志,”陈朝阳的声音,带着穿透迷雾的力量,
“你的忧虑,绝非杞人忧天。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你能看到这一点,并且敢于说出来,这非常了不起。”
喜欢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