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暮春,北京的杨絮刚褪尽枝头,街道两旁的国槐刚抽出嫩绿新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如寒流般席卷全国,打破了城乡间的安宁。卫生部大楼内,灯火彻夜未熄,疫情监测中心的电子屏幕上,红色预警区域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广东、北京向周边省市蔓延,每小时更新一次的确诊病例数据,像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农村卫生管理司内,李泽岚紧盯着最新的疫情地图,眉头拧成了疙瘩,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控短板在疫情面前暴露无遗。
“秦司长,这是全国疫情初报数据汇总,形势不容乐观。”李泽岚将一份标注“特急”的文件重重拍在办公桌上,语气焦灼中带着一丝凝重,“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7例,疑似病例239例,其中农村地区确诊病例占比已达38%,且出现了6起聚集性感染事件。更棘手的是,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发热筛查专用设备,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缺口达70%,之前推进的医共体信息互通还没完全铺开,跨机构转诊时病情信息靠纸质传递,存在遗漏和滞后,已经出现3起因延误诊断导致的交叉感染,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秦飞的脸色凝重如铁,指尖在疫情报告上反复划过,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非典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致死率高,基层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失守,疫情就可能在农村地区大规模扩散,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泽岚,立刻启动医共体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把之前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的分级诊疗体系和家庭医生团队,全部转化为防控战力。你亲自带队前往疫情较重的广东和河北,现场指导基层筑牢防控网,务必守住农村这道关键防线。”
“明白!”李泽岚应声起身,没有丝毫迟疑,迅速召集专项工作组和之前的考核督导组召开紧急会议,“现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所有工作都要为疫情防控让路。我宣布四项紧急措施:第一,依托医共体信息化平台,紧急搭建全国疫情监测与转诊绿色通道,基层发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病例,10分钟内必须完成信息上报、病例建档和上级医院对接,实现‘信息先行、患者后到’;第二,启用慢性病防控的家庭医生团队,全员转为疫情防控排查队,承担村屯、社区的网格化排查和健康监测任务;第三,协调部里物资保障组,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调拨口罩、防护服、体温计、红外测温仪等防控物资,重点保障疫情高发地区;第四,所有考核组立即转为防控督导组,分赴各地督查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直接通报批评、严肃追责。”
会议结束仅半小时,李泽岚便带着工作组核心成员,搭乘应急航班赶往广东广州。飞机落地时,夜幕已经降临,这座平日里繁华喧嚣的城市,此刻已笼罩在疫情防控的紧张氛围中,街道上行人寥寥,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均已暂停开放,只有闪烁的警灯和应急车辆的鸣笛声,划破了城市的寂静。李泽岚一行没有前往省卫健厅,而是直接驱车前往疫情最严重的佛山市南海区——这里地处珠三角腹地,农村地区与城市交织,人口密集,宗族往来频繁,加上外来务工人员众多,聚集性感染风险极高,是广东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南海区里水镇卫生院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卫生院的院子里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发热筛查点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医护人员穿着简易的防护装备,正逐一对群众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院长陈亮看到李泽岚一行,像是看到了救星,快步迎上来,声音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李副司长,您可来了!我们从昨天下午开始接诊发热患者,目前已经排查出3例疑似病例,都已经转诊至区人民医院,但筛查点每天要接待近200人,口罩、防护服只够支撑3天,体温计也缺口一半,红外测温仪只有1台,还坏了两次,现在只能勉强使用,手动测温太慢,后面还有好多群众等着,医生护士都快顶不住了。”
李泽岚走进发热筛查点,一股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他看到医护人员的口罩已经湿透,紧紧贴在脸上,护目镜上布满了雾气,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不少人的脸颊和鼻梁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红痕,有的甚至已经磨破了皮,渗出了血丝。一位年轻护士正用酒精棉片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台唯一的红外测温仪,额头上的汗珠不断往下滴,后背的防护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这台仪器是我们向镇医院借的,已经用了三年多,今天坏了两次,每次都要等维修人员来修,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只能边用边修,手动测温太费时间,群众意见也大。”
“物资问题我来协调,绝对不能让医护人员赤手空拳战疫情!”李泽岚当即拨通广东省卫健委物资保障组的电话,语气强硬而坚定,“南海区基层医疗机构防控物资告急,里水镇、大沥镇等重点区域的卫生院已经快断供了。立即调拨5万只医用口罩、2000套防护服、300支体温计、50台红外测温仪,明天中午前必须送达指定地点,晚一分钟都可能多一份感染风险!另外,协调省人民医院,抽调10名呼吸科、感染科专家,连夜赶往南海区,支援基层筛查和诊疗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