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开战,韩信假装败退,逃回河边的阵地。赵军全军出击,想来个包饺子。谁知韩信的士兵因为无路可退,个个拼死作战,一时间竟顶住了赵军的进攻。
这时韩信提前埋伏的两千轻骑兵趁机突袭赵军大营,拔掉赵旗,插上汉旗。赵军久攻不下,回头一看自家老巢插满了敌军旗帜,顿时军心大乱。韩信趁势反击,大获全胜。
战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右背山陵,前左水泽,您今天反着来却赢了,是什么道理?韩信笑道:兵法上还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咱们这些新兵蛋子,不把他们放在绝境,哪会拼死作战啊!
六、半渡而击:让龙且体验过河拆桥
韩信攻打齐国时,项羽派大将龙且率二十万楚军来援。龙且是个猛人,根本看不起韩信,打算硬碰硬。
两军在潍水两岸对峙。韩信下令连夜准备一万多个沙袋,上游堵水。第二天率军渡河攻击龙且,打了一会儿就假装败退。龙且大喜:我就知道韩信是个怂包!下令全军渡河追击。
等楚军一半过河时,韩信下令掘开沙袋,滔滔洪水倾泻而下,把楚军分割在两岸。韩信趁机猛攻已经过河的楚军,龙且战死,过河的楚军全军覆没。对岸的楚军见主将阵亡,也一哄而散。
这一仗堪称古代版的过河拆桥,只不过韩信拆的是水坝。龙且到死都没明白,为什么过条河就这么难。
七、多多益善:与刘邦的经典对话
刘邦当了皇帝后,有一次和韩信闲聊各位将领的带兵能力。刘邦问:像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最多带十万。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答:我嘛,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刘邦笑了:那你为什么还被我所用?韩信回答: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御使的原因。况且陛下的能力是天授的,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这段对话堪称马屁界的经典案例,既展示了自己的专业自信,又抬高了领导的政治智慧,最后还升华到了天命所归的高度。韩信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情商课培训师。
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最后栽在了老知己萧何手里。刘邦离开京城平叛时,吕后担心韩信谋反,与萧何合谋骗韩信入宫。韩信一开始称病不去,萧何亲自来说:虽然生病,还是勉强入宫祝贺一下吧。韩信信任萧何,就去了,结果被埋伏的武士擒获,在长乐宫钟室被处决。
临死前,韩信长叹: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是后悔当初没听蒯通的建议自立为王,如今反而被妇人小子所骗,岂不是天意吗?
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萧何先是月下追韩信,推荐他当大将,成就了他的功业;最后又是萧何设计,要了他的性命。人生起伏,竟系于一人之手,令人唏嘘。
结语:一代兵仙的传奇人生
韩信的一生大起大落,从街头混混到三军统帅,从齐王楚王到阶下囚,最终惨淡收场。但他留下的军事遗产和人生智慧,却值得后人深思。
他的胯下之辱告诉我们:有时候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跳得更高;他的背水一战启示我们:绝境中往往蕴藏着最大的生机;他与刘邦的多多益善对话则提醒我们:专业能力很重要,但政治智慧更关键。
尽管结局悲惨,但太史公司马迁还是给了韩信极高的评价,说他在军事上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后世尊称他为。
韩信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有逆袭,有高光,有无奈,有遗憾。唯一可惜的是,这位军事天才终究没能演好人生的最后一幕。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既是古代功臣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吧。
(完)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笑谈历史名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