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郊,渭水之滨,二十万大军阵列如林,旌旗蔽日,刀枪映寒光。时值仲秋,天高云淡,北风初起,吹动万千战旗猎猎作响,仿佛天地也在为这场远征壮行。
黎明时分,将士们已整装列队。前排是重甲步兵,铁甲在晨曦中闪着冷冽的光;其后是弓弩手,背负箭囊,腰挂长刀;两翼骑兵肃立,战马喷着白气,蹄子不安地刨着地面。整个军阵肃穆无声,只有风吹旗帜的扑啦声和偶尔的马嘶声打破寂静。
辰时正,号角长鸣,鼓声震天。陈衍金甲红袍,骑着一匹通体乌黑的汗血宝马,在文武重臣的簇拥下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阳光恰好穿透云层,照在他身上,仿佛天神下凡。
“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四野,将士们以刀击盾,以枪顿地,发出整齐的轰鸣,大地为之震颤。
陈衍抬手,全场霎时寂静,只余风声呼啸。
“大秦的将士们!”他的声音洪亮如钟,借助巧妙设计的高台扩音结构,清晰地传遍全场,“今日我们在此,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守护!守护我们用血汗换来的太平,守护我们的父母妻儿,守护华夏文明的荣光!”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张坚毅的面孔:“北凉沮渠蒙逊,杀我使臣,辱我国格,勾结柔然,威胁西域!若放任不管,战火必将重燃,丝路必将断绝,我们辛苦建立的秩序必将崩塌!”
人群中响起愤怒的低吼。许多士兵握紧兵器,眼中燃起战火。
“但是!”陈衍提高声量,“我们不是去报复,不是去屠杀!我们是去恢复秩序,重建和平!让商旅安心通行,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西域诸国免受北凉胁迫!”
这番定调巧妙非常,既激发了将士的斗志,又明确了战争的正义性。
他继续道:“这一战,不仅是为大秦而战,更是为天下苍生而战!凡投降者,不杀!凡助我者,重赏!凡抗命者,严惩!”
“朕在此立誓:凡立功者,必按军功受赏!凡战死者,必厚恤家属!凡伤退者,必供养终身!”这番话彻底点燃了将士的热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还有皇帝亲口承诺。
陈衍突然拔剑指天:“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二十万人齐声高呼,声浪震天动地,连远在长安城内的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
誓师完毕,大军开拔。前锋是王镇恶率领的三万精锐,清一色的玄甲骑兵,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率先向西进发。接着是独孤信的骑兵主力,各色旗帜迎风招展。最后是中军,陈衍的金龙帅旗高高飘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军行进井然有序,显示出北秦军队严明的纪律。每隔十里设一休息点,有提前安排的民夫提供饮水食物;每隔三十里设一医疗站,太医署派出的军医随时待命。
陈衍骑马行在中军前列,不时与身边的将领交谈。慕容月特意安排了一支特殊的“记录营”,由画师和文书组成,负责记录行军路线、地形地貌、水源分布等信息,为日后绘制精确地图做准备——这是陈衍从现代带来的理念:信息就是力量。
第一天行军顺利,傍晚在武功县外扎营。营寨布置得法,壕沟、栅栏、哨塔一应俱全,显示出北秦军队的专业素养。
夜幕降临,陈衍巡视营区。他特意来到后勤营地,查看粮草储备和伙食情况。
“将士们吃得如何?”他问伙食官。
“回陛下:每人每日米一升,肉二两,菜若干。另有益气补血的药汤。”伙食官恭敬回答。
陈衍点头:“务必保证饮食,不能让将士饿着肚子打仗。”
他又来到医疗营,看到军医正在为几个中暑的士兵诊治。太医令急忙前来迎接。
“药材可充足?人手可够用?”陈衍关切地问。
“陛下放心,慕容监国特意增派了人手,药材也都充足。”
巡视完毕,陈衍回到中军大帐。王镇恶和独孤信已在帐内等候,摊开地图商议进军路线。
“陛下,”王镇恶指着地图,“再往西就要进入陇山山区。地势渐险,需防埋伏。”
独孤信接话:“臣已派斥候先行侦查,但目前尚未发现异常。”
陈衍沉思片刻:“沮渠蒙逊狡诈,必不会轻易让我军通过陇山。传令:明日行军,加倍警戒。”
果然,第二天午后,前锋部队在陇山一线天附近遭遇小股敌军骚扰。这些北凉士兵熟悉地形,从山崖上滚落巨石,发射冷箭,给行军造成不少麻烦。
王镇恶立即调整部署:令盾牌手掩护,弓弩手还击,工兵营迅速开辟旁道。同时派出精锐小队攀上山崖清剿敌军。
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北凉军被击退,留下数十具尸体。北秦方面也有百余人伤亡,大多是被滚石所伤。
陈衍得知后,下令:“厚葬阵亡将士,抚恤家属。伤员妥善救治。”
又对王镇恶说:“镇恶,你怎么看这次袭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