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又惊又喜:“歆儿,你想通了?”
“北秦给了我们体面,我也该还以体面。”李歆语气平静,“况且,崔相说得对,西凉的文化和价值应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随着太子态度的转变,西凉贵族们的最后一丝犹豫也消失了。报名迁往长安的人数远超预期,甚至需要北秦方面扩大安置规模。
临行前夜,李暠在府中设宴款待北秦官员和西凉旧臣。宴席上,王镇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北秦将投资扩建敦煌太学,将其打造为西北学术中心;同时拨款修复莫高窟,保护西凉的文化遗产。
“陛下有言:武功可以取天下,文治方能安天下。西凉文化乃华夏文明瑰宝,理当珍惜传承。”王镇恶举杯道。
这番话让在场的西凉文人士大夫无不感动。文化认同往往比政治认同更加深刻,北秦对西凉文化的尊重,真正赢得了这些人的心。
三个月后,迁往长安的队伍准备启程。令人意外的是,除了贵族官员,还有许多敦煌的文人学者、能工巧匠自愿随行。北秦来者不拒,全部给予妥善安置。
临行那天,敦煌百姓自发前来送行。许多人跪在道路两旁,高呼:“恭送侯爷!恭送殿下!”
李暠坐在马车中,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不禁潸然泪下。这里有他半生的心血,有他未能实现的梦想,如今都要告别了。
李歆骑马护在父亲车驾旁,神情复杂。忽然,他看见路边人群中站着一位老者——正是崔延之。老人没有随行长安,而是选择留在敦煌颐养天年。
两人目光相遇,崔延之微微颔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李歆忽然明白了什么,回以一个感激的点头。
车队缓缓驶出敦煌城门,向着东方前进。前方是未知的长安,是新的开始。
就在他们离开后的第二天,敦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北秦皇后慕容月。她轻车简从,直接来到了莫高窟。
在最大的那个洞窟前,慕容月驻足良久。然后她下令:“传本宫旨意:增派工匠,加快修复进度。再命画师记录所有壁画,编纂成册,送入长安图书馆收藏。”
陪同的敦煌官员激动得热泪盈眶。文化得到尊重,或许这就是亡国之人最大的慰藉。
与此同时,远在长安的陈衍站在城楼上,眺望西方。身边的内侍轻声禀报:“陛下,西凉李氏一行人已启程前来长安。”
陈衍微微一笑:“告诉礼部,按亲王规格迎接。”
内侍一惊:“陛下,这未免太过...”
“就是要让天下人看到,”陈衍目光深远,“顺我者,必得厚待。西凉不是最后一个归附的,我们要让所有人明白,大秦的一统,不是征服,而是回归。”
风起长安,吹动帝王的衣袂。西方的天空下,一支队伍正在向东行进,带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在敦煌,夕阳映照下的莫高窟焕发着神秘的光彩。那些壁画上的佛陀、菩萨、飞天,似乎都在注视着这片土地的变迁,默然不语。
文化的血脉将继续流淌,政治的版图已然重绘。在这个混乱与重生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每个灵魂都在经历着蜕变。
长安的承诺,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喜欢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