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切割的“智慧”
吴海涛局长离开后,那份沉重的指标任务,像一块巨石压在了玻璃厂每个人的心头。下午的班组长会议上,当王超将指标要求传达下去时,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百分之一百二十?这不是要人命吗!”一个性子急的班组长当场就拍了桌子,“李光明那时候的产量怎么来的,大伙儿心里没数吗?那是拿设备寿命和产品质量硬堆出来的!现在机器都老掉牙了,原料也紧巴巴,拿什么去增产?”
“就是!他李光明拍拍屁股走了,留下这烂摊子,现在倒好,还拿他那时候的产量来当标杆?这不是存心不让人活吗!”另一个老工人气得脸色通红,声音都有些发颤。提到李光明,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咒骂声。
“那个杀千刀的!要不是他胡搞,厂子能成这样?”
“他倒好,一走了之,留下咱们在这儿替他擦屁股,还要挨这冤枉指标!”
“真是害死人不偿命啊!”
群情激愤,怨气几乎要掀翻屋顶。张涛和雷师傅看着这一幕,脸色也十分难看,他们理解工人们的心情,但更担心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
王超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大家的发泄。他知道,工人们需要这样一个渠道来宣泄压抑已久的愤怒和对未来的焦虑。直到议论声稍歇,他才敲了敲桌子,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骂,解决不了问题。”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吴局长要的是数字,是‘产量翻一番’的成绩。那我们,就想办法给他这个‘成绩’。”
众人一愣,疑惑地看向王超。
“厂长,您的意思是……”张涛迟疑地问。
王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雷师傅:“老雷,咱们库房里,是不是还有一批李光明时期生产、但因为质量瑕疵或者尺寸不对一直积压着的大块平板玻璃?”
雷师傅想了想,点点头:“是有不少,厚薄不均,还有气泡,边角也不齐整,大的小的都有,堆在废料库房角落里占地方,一直没法处理。”
“好。”王超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把这些玻璃都搬出来。组织人手,按照咱们常用的小规格玻璃,比如窗户格子、镜框、相框玻璃的尺寸,进行切割、磨边。”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缓缓说道:“一块大平板,按照不同尺寸要求,可以切割成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合格的小玻璃。原来,这块大平板,在统计产量时,只算‘一块’。现在,我们把它切割成二十块合格的小玻璃,在报表上,就可以算作‘二十块’!这样,我们的‘产量’,在数字上,是不是就能实现‘翻一番’,甚至更多?”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王超这个大胆又……取巧的想法给镇住了。这分明是钻了统计口径的空子!
“这……这能行吗?”一个班组长喃喃道,“这不是……糊弄上面吗?”
“糊弄?”王超看向他,语气沉稳,“我们切割出来的,是不是实实在在、能够使用的玻璃?我们有没有偷工减料?有没有以次充好?我们只是把原本无法使用、积压在仓库里的废品,通过二次加工,变成了有用的产品,既清理了库存,又‘增加’了产量。这怎么能叫糊弄?”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忙碌的厂区:“同志们,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活下去!是保住这个厂子,保住这几百号人的饭碗!上级要一个漂亮的数字,我们给他。但我们真正的根基,是药瓶生产线,是保证质量、稳定供货,是让工人们能吃上饱饭!我们不能为了一个虚浮的指标,就把这好不容易恢复的一点元气再次耗尽。”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所以,我的决定是:药瓶生产线,一切照旧,稳扎稳打,质量和效率是第一位的。同时,组织一部分辅助人力和老弱工人,成立一个‘综合利用小组’,由雷师傅牵头,专门负责切割、处理那批积压的平板玻璃。这样,既不耽误主业,又能‘做出’产量,应付检查。”
王超的话,像一道光,驱散了笼罩在众人心头的迷雾。虽然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小聪明”,甚至有些冒险,但仔细一想,这确实是当前情况下,既能应对上级压力,又能保全厂子根基的两全之策。
“厂长说得对!”雷师傅第一个表态,他搓着手,显得有些兴奋,“那些积压玻璃堆在那儿也是浪费,能切出有用的东西来,总比当垃圾强!这事我看行!”
“对!咱们这是变废为宝!”
“总比硬着头皮去增产,把机器搞坏、把工人累垮强!”
“就这么干!”
班组长们纷纷表态,一致通过了王超的方案。压在心头的大石仿佛被移开了一半,虽然前途依然未卜,但至少眼前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对策。
散会后,王超立刻着手安排。雷师傅带着几个得力徒弟,去废料库房清点那批积压玻璃,规划切割方案。张涛则负责抽调人手,组建“综合利用小组”,主要是些年纪较大、不适合高强度流水线作业,但手艺仍在的老工人,以及一些负责后勤的辅助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