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指标的压力
八月的阳光炽烈地炙烤着大地,玻璃厂的院墙在烈日下泛着白光。厂区里秩序井然,机器的轰鸣声稳定而富有节奏,与数月前的死寂判若两地。工人们在车间里专注地操作,厂区空地上的菜畦一片青翠,几只母鸡在墙角阴凉处踱步,啄食着草籽。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种平静在上午九点多钟被打破了。一辆半旧的吉普车驶入厂门,停在了厂部小楼前。车上下来的人,正是新任工业局局长吴海涛,他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深蓝色中山装,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严肃的神情,身后跟着局里生产科的一名干部。
得到消息的王超和张涛等人,连忙从车间和办公室迎了出来。
吴局长,欢迎您来指导工作!王超上前一步,伸出手。
吴海涛伸手与王超握了握,他的手心有些潮湿,力度不轻不重,脸上挤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王超同志,不用客气。听说你们厂最近恢复得不错,我过来看看实际情况。他的目光扫过整洁的厂区和传出机器声的车间,微微点了点头,嗯,看起来是比前阵子像样多了。
吴局长,我们去车间看看?王超侧身引路。
好,就去车间。吴海涛背着手,迈步向玻璃瓶生产车间走去。
走进车间,一股热浪混合着玻璃液和机油的气息扑面而来。工人们看到局长来了,都有些紧张,操作更加小心翼翼。吴海涛沿着生产线慢慢走着,不时停下来看看工人的操作,或者拿起一个刚出模的药瓶端详一下。他看到生产线运转流畅,药瓶码放整齐,工人们精神面貌尚可,脸上那丝严肃似乎缓和了一些。
王超同志,工人们现在吃饭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吴海涛问道,语气听起来像是关心。
回吴局长,基本解决了。王超如实汇报,县里之前拨付了应急粮食,我们自己通过一些方式也换到了一些农产品,加上药瓶订单的货款,目前食堂能保证大家吃上饭,偶尔也能见点荤腥。
嗯,那就好。工人稳住了,生产才能保障。吴海涛点了点头,话题却随即一转,不过,王超同志啊,光是让工人吃饱,让生产线转起来,还是不够的。我们要有更高的追求,要看到全国上下都在争分夺秒、力争上游的大好形势!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王超和张涛,语气渐渐带上了几分在会议上常见的腔调:你们厂能够起死回生,这说明王超同志你是有能力、有担当的,工人们也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躺在这么一点点成绩上睡大觉!
王超心里微微一沉,知道正题要来了。
果然,吴海涛从身后干部手里接过一份文件,清了清嗓子,说道:根据地区工业局的最新精神和县里的统一部署,为了迎接接下来的生产任务,各厂矿企业第三季度的生产指标,需要在原定恢复性计划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上调。
他翻开文件,念道:经过局里研究决定,南水县玻璃厂,第三季度,在保证现有药瓶订单完成的基础上,各类玻璃瓶的产量,需要达到......李光明同志任内最高月产量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水平!
这话一出,不仅王超和张涛愣住了,连旁边几个听见的工人老师傅也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李光明时期的最高月产量?那是靠着疯狂赊销、不顾库存、压榨设备潜力才达到的虚高数字!现在要在已经满负荷运转的基础上再提高两成,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张涛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焦急:吴局长,这......这指标是不是太高了?我们厂现在已经是满负荷运转,原料也......
吴海涛摆了摆手,打断了张涛的话,脸色重新变得严肃起来:张涛同志,困难哪个厂没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困难!指标是有点高,但这正体现了上级对我们玻璃厂的期望和信任!这是政治任务,是考验我们能不能跟上形势、有没有跃进精神的时候!
他看向王超,语重心长,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王超同志,我知道你们有难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嘛!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备不够可以加班加点,原料不够可以想办法找,技术力量可以挖掘潜力!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和工人们的干劲,这个指标,努努力,跳一跳,还是能够得着的!
王超沉默着,没有立刻表态。他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这突兀指标的背后含义,以及应对之策。强行提高产量,意味着要超负荷运转设备,加大原料消耗,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这很可能将刚刚稳定下来的玻璃厂再次拖入泥潭。
但他也知道,在这个指标压倒一切的氛围下,公开反驳上级下达的任务是极不明智的。
过了片刻,王超抬起头,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语气平静而沉稳:吴局长的指示,我们听到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我们玻璃厂一定会认真研究,尽全力去完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