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许都城内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晋王袁绍平定荆豫、迫和江东,携不世武功还朝,天子下诏,举行盛大朝会,论功行赏,以彰功臣。
未央宫殿门洞开,旌旗仪仗森然排列,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品秩鱼贯而入。天子刘协高坐龙庭,虽显稚嫩,却已颇具威仪。晋王袁绍坐于御阶之侧,身着九章亲王冕服,气度恢弘。丞相曹操、尚书令荀彧分列文武首位,整个朝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众卿,天子依礼开口,声音清越,自黄巾乱起,天下纷扰,社稷倾危。幸有晋王,秉承天命,统帅王师,扫清六合,今荆豫归附,江东暂安,此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今日大朝,当论功行赏,以酬功臣,以励来者!
钟鼓齐鸣中,由尚书令荀彧主持,丞相曹操副之,一场规模空前的封赏大典正式开始。这不仅是对过去功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天下格局的明确宣示。
封赏首先从追随袁绍最早的河北元从开始:
颜良、文丑:晋爵县侯,分别加封为前将军、右将军,依旧统领北军核心精锐,赏赐金帛、田宅无算。两人出列谢恩,声若洪钟,意气风发。
张合:晋爵乡侯,加封征西将军,以其麾下大戟士为骨干,进一步扩充为西征主力之一。
高览:晋爵乡侯,加封镇北将军,继续统领兖州系兵马,驻防许都周边。
沮授、田丰:此二位在袁绍统一河北过程中屡献奇策、刚直不阿的谋士,被晋爵关内侯,沮授任光禄勋,田丰任大司农,参与国家最高决策。
许攸、辛毗等早期谋士亦各有封赏,或加官进爵,或委以重任。
接着是收编的原曹操集团及中原之战中归附的文武:
荀彧:维持尚书令之职,晋爵万岁亭侯,实际总揽朝廷日常政务,调和内外,地位尊崇。
郭嘉:虽爵位未动(早已封侯),但加官为军师祭酒,总领军情司,权柄日重,赏赐颇丰。
程昱:晋爵乡侯,加封卫尉,负责宫城及许都卫戍。
夏侯惇:晋爵乡侯,加封镇西将军,与钟繇一同镇守司隶。
曹仁:晋爵乡侯,加封征西先锋都督,实授兵权,为西征做准备。
张辽、高顺:分别晋爵关内侯,张辽为朔方都督,高顺为副,肩负北疆重任。
徐晃、于禁、李典等将亦各有封赏,多划归东部或中部战区。
最后,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荆豫新附人员的安置与封赏:
关羽:正式册封为荆州牧,假节,晋爵汉寿亭侯(保留原爵,显其特殊),允其开府,总揽江北荆州军政。
张飞:封荆州都督,晋爵新亭侯,与关羽共同镇守荆州。
徐庶:任命为豫州牧,晋爵关内侯,主政一方。
诸葛亮:虽年轻,但因献策有功,被破格任命为侍中,入则参赞军机,出则可巡视州郡,显见袁绍对其期许之深。
魏延、文聘、黄忠、甘宁等将,皆授以杂号将军或中郎将,并实授兵权,魏延在豫州,文聘、黄忠在荆州,甘宁随袁绍回中枢,参与水军筹划。
蒯越、蒯良、马良等荆襄士族代表,亦被授予刺史、参军等要职,安抚地方。
此番封赏,覆盖面极广,兼顾了元从、旧附与新降,既彰显了袁绍赏罚分明、用人不拘一格的气度,也初步构建起一个以河北-中原为核心,融合了荆豫人才的庞大统治集团。朝堂之上,虽然众人心思各异,但至少在表面上,呈现出一派君臣和睦、上下齐心的景象。
封赏之后,袁绍借机向天子与群臣阐述了经过整合后的天下军力部署与防御体系,这既是透明化的需要,也是一种战略威慑。
总览:
北军核心:约十万,包括颜良、文丑、张合、高览等部,多为百战精锐,装备最为精良,作为战略总预备队,驻防司隶、许都周边,随时策应各方。
各地镇戍军:包括荆州军(关羽、张飞统辖,约五万,含新建水师)、豫州军(魏延统辖,约三万)、青州军(夏侯渊统辖,约两万)、并州军(约两万)、幽州军(约两万)等,总兵力约二十万,负责区域防务与地方治安。
边军及特殊部队:如朔方张辽部(约一万五千,以骑兵为主)、司隶钟繇-夏侯惇部(约三万,兼顾洛阳防务与西线预警)、荀攸东线军团(约四万,防御孙策)等。
总计:袁绍目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常备军总兵力已超过四十万,这还不包括各郡国的守备兵力,实力空前雄厚。
详细布防:
东部战区(对孙策):
总督:征南将军荀攸。
防区:自广陵至合肥沿线。
兵力:以徐晃、于禁、李典、臧霸、太史慈等部为核心,辅以地方守军,总计约四万。重点加固合肥城防,广布烽燧,训练水军(以太史慈为主),采取积极防御策略,震慑江东,使其不敢轻易北犯。
中部战区(荆襄防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