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高
秦王子婴总爱在望夷宫的西暖阁歇晌。这日午后他睡得沉,恍惚见宫门外忽有金光晃眼,起身去看时,竟立着个身长十丈的巨人——乌发垂到腰际,玄色广袖缀着星子似的银纹,脚踩莹白的玉鞋,身后是辆朱红马车,三匹枣红马喷着白气,蹄子踏在青砖上没半点声响。
“臣乃天使,自沙丘而来。”巨人声音像撞在铜钟上,震得子婴耳尖发麻,“天下乱局将起,欲除暴安良者,明日便会举事。”子婴刚要追问“暴者是谁”,眼前的人影忽然散了,只留满殿檀香似的余味。他坐起身,汗湿了里衣——沙丘这地方,是先皇嬴政崩逝的所在,天使特意提它,定有深意。
宫人端来凉茶时,子婴瞥见廊下赵高的影子。那宦官正背着手跟侍卫说话,锦袍上的金线在日头下晃得人眼晕。自胡亥死后,赵高捧着玉玺来请他登基,话里话外总透着掌控的意味,连宫门上的铜环,都要经他的人查验才许扣响。方才梦里的“暴者”,难不成就是他?
当晚子婴传了密令,让禁军统领在次日早朝时设伏。第二日赵高果然来了,依旧是那副谦卑模样,刚要屈膝行礼,两侧甲士便涌了上来。他挣扎时袖袋里掉出个青布包,被侍卫一脚踩住,里头滚出颗雀卵大的青丸,釉色亮得像浸过露水。
“将他押去咸阳狱!”子婴盯着那青丸,忽然想起方士曾说过的“韩众丹法”——据说练这种丹的人,冬日卧冰不冷,夏日烤炉不热,寻常刑罚根本伤不了。他索性让人把赵高扔进枯井,想看看这“半仙”能不能靠丹药活下来。
狱卒每日趴在井口往下看,见赵高蜷在井底,渴了就舔壁上的潮气,饿了竟抠着井泥往嘴里送,七天过去居然还睁着眼。子婴听了皱眉,又让人把赵高捞出来,架到烧得通红的大镬前。木柴添了一捆又一捆,镬里的水冒着白汽,却始终烧不开,赵高被铁链绑在镬边,脸上连点汗都没有。
“你这妖术,终有尽时!”子婴让人换了铁镬,又加了三把硝石。这次水终于开了,咕嘟咕嘟翻着泡,赵高的惨叫声刺得人耳膜疼。等火灭了,狱卒掀开镬盖,见那颗青丸早化在水里,赵高的身子也没了声息。
“他莫非真是神仙?”子婴问狱吏。老狱吏磕了个头,颤巍巍地说:“初囚他时,小的见他总摸怀里的青丸,还听他跟心腹念叨,说这是祖上从韩众那儿求来的丹,能避水火。可小的也听说,韩众炼丹时特意留了破绽——这丹能保人不死,却保不住人心。”
子婴没说话,让人把赵高的尸首扔到九逵路口——那是咸阳最热闹的地方,往来的车马行人都得从那儿过。没想到尸首刚放下,就有百姓围过来,有的扔烂菜叶,有的抹眼泪。子婴躲在茶肆里看,见个老妇人蹲在尸首旁哭,嘴里念叨着“我儿当年就是不肯跟赵高同流合污,被他杖毙在街头”;又有个少年往尸首上撒纸钱,说“我爹是筑长城的民夫,赵高克扣粮草,我爹活活饿死在工地上”。
正看着,忽然起了阵旋风,众人都抬头看,见一只青雀从赵高尸首的衣襟里飞出来,翅膀沾着点火星似的红,直往云端飞。有人惊呼“是丹药化的神鸟”,也有人说“这是赵高的罪孽没还清,连魂魄都得化作雀鸟受罚”。
子婴回到宫,坐在望夷宫的台阶上,看着天边的青雀消失在云里。他忽然明白,赵高的丹药能避水火,却避不开百姓的怨怼;他能掌控朝堂,却掌控不了人心。后来刘邦率军进咸阳,子婴捧着玉玺出城投降时,特意让人把九逵路的土扫了些带在身上——他想记住,再厉害的妖术、再大的权势,都抵不过“民心”二字。
这世间从没有真正的“不死之术”,能让人长存的,从来不是丹药或权势,而是对百姓的敬畏、对是非的坚守。就像那只飞走的青雀,纵有一时的神通,最终也会消散在天地间;而那些为百姓做事的人,哪怕身死,也会被记在心里,比任何丹药都长久。
2、董仲君
汉武帝刘彻近来总在甘泉宫的夜里惊醒。帐外的宫灯明明灭灭,他伸手去摸身旁的锦被,只触到一片冰凉——自李夫人病逝后,这龙床的半边,就再没暖过。
这日早朝刚散,刘彻便把董仲君召到宣室殿。老臣刚进门,就见帝王攥着枚金步摇,指节泛白:“仲君,朕日日思慕李夫人,可有法子让朕再见她一面?”董仲君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若只是想远远见一面,臣或有办法;但要同她共坐帐中说话,却是不能的。”
“能见一面便够了!”刘彻猛地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上的玉圭,“无论需费多少人力物力,你只管去办。”董仲君躬身应下,随即道出原委:“黑河之北有座对野城,城中出产一种潜英石。此石色如青云,轻似鸿毛,天寒时自带暖意,酷暑时又透着清凉。若将它刻成真人模样,其神态言语与活人无异,若用这石像作法,或能引李夫人的魂魄前来。更奇的是,这石像能传译人语,有声却无气息,是世间少有的神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