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的风,带着六月特有的潮热与咸腥,吹拂着胶东半岛一处临海的秘密试验场。巨大的棚户车间里,空气仿佛凝固,弥漫着铁锈、焦炭和未散的硝烟味,混杂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闷。几盏高悬的碘钨灯投下刺眼的白光,将中央那座临时搭建的小型熔炉映照得如同祭坛。炉火已经熄灭,但炉膛内壁仍泛着骇人的暗红,热浪扭曲着视线。
王铁柱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如同小溪般流淌,反射着灯光。他像一尊沉默的铁塔,矗立在熔炉前,布满厚茧和老茧的大手,此刻却异常稳定地握着一柄长柄铁钳。钳口死死夹着一块刚刚从炉膛中取出的、形状不甚规则、却通体散发着惊人高温的金属块。那金属块表面流淌着奇异的光泽,介于暗金与赤红之间,仿佛一块刚从地心取出的滚烫星核。
“成了!” 旁边一位同样汗流浃背的老工程师声音嘶哑,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眼睛死死盯着金属块旁边仪器上跳动的光谱分析数据,“成分……成分波动在万分之三以内!老王,你简直是神了!用这些老炮弹壳子,真把密苏里号甲板钢的魂儿给‘喊’回来了!”
王铁柱没有回应,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块灼热的金属,眼神专注得近乎虔诚。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这一块合金,他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翻阅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二战时期舰船用钢的模糊资料,调动了几乎全部的人脉,才凑齐了这些来自不同战场、不同型号、早已锈迹斑斑的废旧炮弹壳。在高温熔炉里,它们不分彼此,熔化成炽热的铁水。而最关键的淬火时刻,就在眼前。
“淬火剂!” 王铁柱低吼一声,声音因疲惫和紧张而沙哑。
旁边的助手立刻捧上一个不起眼的粗陶罐。王铁柱小心翼翼地接过,揭开盖子。里面并非寻常的淬火油或水,而是大半罐灰黄色的、带着湿润土腥气的泥沙——这正是几天前,李玄策特意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取自长江三峡某处险滩的泥沙。
李玄策此刻就站在车间角落的阴影里,双手插在裤袋中,身形挺拔如松。他刚从一场关于黄海“异常气象活动”(实则为代号“海盾”的大规模海上操练)的紧急视频会议中抽身赶来,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凝重。屏幕上那片模拟出的、在黄海某处海域不断旋转、吞噬能量的巨大“漩涡”,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父亲李长庚在斯坦福实验室,动用了超算资源进行海量模拟推演,最终传回的唯一破解线索,竟是七十年前那艘见证战争终结的密苏里号战舰主甲板钢材的精确成分数据!这近乎天方夜谭的要求,此刻却化为了王铁柱钳下这块滚烫的金属。而淬火的最后一步,需要这罐来自母亲河的特殊泥沙。
王铁柱深吸一口气,眼神陡然变得锐利无比。他手臂肌肉贲张,稳如磐石,将夹着炽热金属块的铁钳猛地浸入陶罐之中!
“嗤啦——!!!”
一声震耳欲聋的爆响!滚烫的金属与冰冷的泥沙猛烈接触,瞬间腾起冲天而起的、浓密如实质的白雾!这雾气并非纯粹的水汽,其中夹杂着无数被激射而起的细小沙粒,在强光照射下,竟折射出星星点点、如同碎钻般奇异的光芒!一股难以形容的、混合着泥土的厚重、江水的微腥、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来自远古的奇异气息,瞬间充斥了整个车间!
“快看!” 有人失声惊呼。
在那翻腾滚动的白雾深处,那块被泥沙包裹的金属表面,正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剧变!原本灼热的赤金色以惊人的速度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内敛、如同历经沧桑的古铜色。更令人惊异的是,金属表面并非平滑,而是瞬间凝结出无数极其细微、却异常清晰的纹路!那些纹路蜿蜒曲折,相互交织,乍看如同大地的沟壑、江河的脉络,细看之下,竟隐约构成了一幅幅极其古老、抽象的图案——有扬帆的古船,有祭祀的图腾,甚至还有模糊的棺椁轮廓!这正是深藏在三峡泥沙中的古物碎玉,在淬火瞬间的能量激荡下,将自身承载的千年记忆,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烙印”进了新生的合金之中!
王铁柱的手稳如泰山,感受着铁钳上传来的剧烈震动和温度变化,眼神却越来越亮。他知道,成了!这不仅仅是一块成分精确的合金,更是一块承载了大地精魄与千年时光的“灵锚”!
三天后,6月5日,黄海深处。
代号“海盾”的海上大规模协同操练正在紧张进行。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海面本该是平静的蔚蓝画布。然而,在预定海域的核心区域,景象却令人头皮发麻。
一个直径超过数百米的巨大漩涡,凭空出现在海面上!它无声地旋转着,中心幽深如墨,仿佛直通海底深渊。漩涡的边缘,海水被疯狂地撕扯、扭曲,形成一道道急速旋转的、泛着惨白泡沫的水墙。更诡异的是,这漩涡仿佛拥有生命,正在源源不断地吞噬着周围海域的能量——无线电信号被严重干扰甚至中断,声呐探测如同泥牛入海,连阳光照射到漩涡上空,都似乎黯淡了几分。参与操练的舰船被迫远离这片死亡水域,只能在远处焦急地徘徊监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