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饮食有节,病从口防
初秋的清晨,有熊国部落的广场上弥漫着新米的清香。几个族人正抬着刚收割的粟米往粮仓送,金黄的谷粒从麻袋缝隙里漏出来,引得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啄食。轩辕站在医庐门口,望着这丰收的景象,眉头却微微蹙着——昨日傍晚,负责舂米的阿柱突然抱着肚子蹲在地上,疼得额头冒汗,随行的弟子诊断是吃了变质的兽肉,折腾到半夜才缓过来。
“先生,阿柱今天好多了,就是还没力气。”阿禾从广场那头走来,手里拿着块烤熟的粟米饼,“他说以后再也不敢把吃剩的肉放过夜了。”
轩辕接过粟米饼,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饼上还沾着几粒芝麻。他咬了一小口,清甜中带着点焦香,这是部落里新培育的品种,比寻常粟米更软糯。“光他一个人记住不够,”轩辕咀嚼着说,“得让所有族人都明白,嘴巴贪一时痛快,肠胃就要遭罪。”
正说着,广场边缘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孩童围着一个陶盆争抢,盆里是昨天剩下的野猪肉汤,天气转暖,汤面上已经结了层薄薄的白膜,散发着淡淡的酸味。一个梳着冲天辫的小孩抢过陶勺,刚要往嘴里送,就被轩辕喝住:“放下!”
孩童们被吓得一哆嗦,陶勺“哐当”一声掉回盆里。轩辕大步走过去,指着那盆肉汤问:“谁让你们喝这个的?”
年纪最大的孩子嗫嚅道:“娘说……扔了可惜……”
轩辕蹲下身,拿起一根树枝,轻轻拨开汤面的白膜,下面的肉已经变成了暗灰色,还漂浮着几丝黏腻的东西。“你们看,”他让孩子们凑近,“这汤已经坏了,里面藏着看不见的小虫子,喝下去会肚子疼、上吐下泻,就像昨天的阿柱一样。”
孩子们睁大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再敢碰那盆汤。轩辕叫来旁边的族人,让他们把汤倒掉,连陶盆都要用沸水烫三遍。“记住了,”他对孩子们说,“不管什么吃食,只要变味、发黏、变色,哪怕看起来好好的,也绝对不能吃。”
处理完这事,轩辕回到医庐,让阿禾召集各部落的厨人。半个时辰后,医庐的院子里站了二十多个男女,他们都是负责部落膳食的,手里还拿着锅铲、陶勺,显然是刚从灶台边过来。
“今天叫大家来,是想说说吃饭的规矩。”轩辕开门见山,指着墙上新刻的木牌,“这上面写的‘饮食有节’,不是随口说说。最近三个月,医庐收治的肠胃病患者,有七成是因为吃了不干净或过量的食物,这必须改。”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妇人举手,她是神农部落的厨头,名叫阿芸,做得一手好野菜羹。“先生,咱们部落冬天食物少,夏天吃不完的肉舍不得扔,总想着留到冬天,这咋办?”
轩辕早有准备,让弟子抬来几个陶罐。“你们看,”他打开第一个陶罐,里面是腌渍的野猪肉,肉块浸在浓盐水里,散发着咸香,“用盐腌过,再晒干,能存到冬天,还不容易坏。”他又打开第二个陶罐,里面是发酵的粟米,“这是做成了酸浆,夏天喝能解暑,也能放很久。”
阿芸凑近闻了闻,眼睛一亮:“这法子好!我们部落夏天总有吃不完的野菜,也能这么做吗?”
“当然可以,”轩辕点头,“但要记住,腌菜不能多吃,盐放多了会渴,还会伤骨头。”他拿起一块腌肉,“就像这肉,偶尔吃一块下饭可以,顿顿吃就不行了。”
这时,伏羲部落的厨人阿石挠着头问:“先生,那吃饭要吃到几分饱才合适?我总觉得族人干活累,得多吃点才有力气。”
轩辕笑了,指着院子里正在啄食的鸡:“你们看那些鸡,吃饱了就会散开,不会一直啄。人也一样,吃到不饿就行,要是撑得弯腰都费劲,那就是吃多了。”他回忆起少典父亲以前常说的话,“我小时候,父亲总说‘饭吃八分饱,肠胃不找恼’,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轩辕让人抬来陶甑,蒸了满满一甑新米。他给每个厨人盛了一小碗:“你们先吃着,感觉不饿了就停下。”
厨人们捧着碗,小口吃起来。阿芸吃得最快,很快就吃完了一碗,还想再盛,被轩辕拦住:“你摸摸肚子,是不是有点胀?”阿芸按了按小腹,不好意思地笑了:“还真有点。”
“这就是了,”轩辕说,“干活的人可以多吃点,但也不能吃到胀。尤其是晚上,吃多了睡不好,还会做噩梦。”
接下来,轩辕又讲了四季饮食的讲究。他让弟子搬来几筐草药和食材,一样样展示:“春天多吃芽菜,像香椿、豆芽,能帮着身体舒展,就像草木发芽一样;夏天热,多吃瓜菜,黄瓜、冬瓜,能清热解渴;秋天干燥,吃点梨、莲子,润润肺;冬天冷,适当吃点肉,羊肉、鹿肉,能抗寒。”
阿石指着筐里的生姜问:“先生,这生姜夏天能吃吗?我娘说夏天吃姜会上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