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对症用药治咳嗽
晨雾还未散尽,医庐外的石阶上就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轩辕正坐在案前整理昨夜的医案,听到动静便抬起头,只见一个身形瘦削的中年汉子扶着门框,脸色蜡黄,每走一步都忍不住佝偻起身子,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咳嗽声,像破旧的风箱在拉扯。
“先生,求您救救我家男人吧。”汉子身后跟着个妇人,眼眶通红,声音带着哭腔,“他咳了快半个月了,一开始只是偶尔咳几声,这几日越来越重,夜里根本睡不着,痰也越来越黄,稠得像熬糊的米粥。”
轩辕放下手中的石笔,起身走到汉子面前。汉子下意识地想站直,却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弯着腰咳了好一会儿,才用袖子擦了擦嘴角,露出的袖口沾着点点黄痰的痕迹。轩辕伸手搭在他的手腕上,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脉象浮数,像水面下跳动的石子,急促而有力。
“张嘴我看看。”轩辕轻声说。汉子依言张开嘴,舌头红得像熟透的浆果,舌苔则黄腻厚重,像蒙了一层油垢。轩辕又凑近闻了闻他呼出的气,带着一股热烘烘的腥气,不同于风寒感冒的清冽。
“咳嗽时胸口疼吗?”轩辕问。
汉子点点头,声音沙哑:“像有东西在里面烧,咳得狠了,肋叉子都像要裂开。”
“口渴吗?”
“渴,总想着喝凉水,喝下去能舒服片刻,过会儿又渴得厉害。”
轩辕松开手,走到案前拿起竹简,一边记录一边对妇人说:“他这是肺热咳嗽,肺里有火,烧得津液都变稠了,才会痰黄、口渴。得用清热的药,把这火降下去。”
妇人急道:“先生,那快用药吧,只要能好,多少药我们都找得来!”
轩辕安抚道:“别急,我开个方子,你们按方采药就行。”他沉思片刻,想起岐伯曾说过,肺热需用苦寒之药清热,辅以润肺之品,方能标本兼顾。他提笔在竹简上写下:黄芩三钱,桑白皮三钱,杏仁二钱,甘草一钱。
写罢,他指着竹简解释:“黄芩味苦性寒,能直入肺中,清那股燥火;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味甘性寒,既能清肺热,又能化痰;杏仁性温,能降气止咳,免得肺气上冲得太厉害;甘草味甘,调和诸药,让药性不那么烈。”
站在一旁的弟子阿木忍不住问:“先生,为何不用麻黄?之前治感冒咳嗽,麻黄不是能止咳吗?”
轩辕看向阿木,赞许他肯动脑筋:“麻黄是辛温的,能发散风寒,适合风寒引起的咳嗽。但这位患者是肺热,若是用了麻黄,就像往火里添柴,只会让热更盛,咳嗽更重。这就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道理,用药得顺着病性来,不能反着。”
阿木恍然大悟,连忙在自己的小竹简上记下“肺热忌麻黄”几个字。
妇人接过药方,又问:“先生,这药该怎么煮?什么时候喝?”
“把药放进陶釜,加三碗水,煮到只剩一碗,”轩辕叮嘱,“早上空腹喝一次,晚上睡前再煮一次,喝的时候别放糖,免得影响药效。另外,让他这几日别吃辛辣的、油腻的,多喝些温水,吃点清淡的米粥。”
汉子夫妇千恩万谢地走了。轩辕望着他们的背影,对阿木说:“等会儿你去他们部落看看,若是有新鲜的梨,让他们多买些,煮水喝也能润肺。”
阿木应着,忽然想起什么:“先生,昨日东边部落有个老人也咳嗽,痰是白色的,稀得像水,还总说怕冷,这也是肺热吗?”
轩辕摇摇头:“那是寒痰咳嗽,与这位患者正好相反。寒痰得用温化的药,比如干姜、细辛,才能把寒气散了,痰也才能化掉。若是用了黄芩、桑白皮这样的寒凉药,只会雪上加霜。”
他拿起案上的两块石头,一块是被太阳晒得温热的,一块是刚从溪边捡来的,带着水汽的冰凉。“你看,这两块石头,一块热,一块寒,对付它们的法子能一样吗?治病也如此,得先辨清是热是寒,是虚是实,才能对症下药。”
阿木捧着两块石头,反复看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日,轩辕每天都让阿木去打听汉子的病情。第一天,阿木回来禀报:“先生,他说喝了药觉得喉咙里凉丝丝的,没那么渴了,但咳嗽还是厉害。”
轩辕并不意外:“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再等等看。”
第二天,阿木带回的消息好了些:“痰好像没那么黄了,夜里能睡上一小会儿了。”
轩辕点点头:“继续用药,别断。”
到了第四天清晨,阿木还没出门,就见那妇人兴冲冲地跑来了,手里提着一小袋刚摘的野果:“先生!先生!太谢谢您了!我家男人今天早上只咳了几声,痰也变稀了,颜色淡了好多,也能吃下东西了!”
轩辕笑着接过野果,让阿木去看看具体情况。阿木回来后,详细描述:“脉象没那么快了,舌头的红色也浅了,舌苔薄了些,他说胸口不烧了,就是还有点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