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部落叛乱烽烟起,王磊授策定平叛
锦州帅府的议事厅内,暑气渐消,案上摊着一份来自辽东边境的加急奏报,墨迹还带着几分潮湿。王磊身着玄色锦袍,指尖落在“科尔沁部落旁支首领额尔敦,以‘归附后裁撤军马、削减草场’为由,率部三千叛乱,已劫掠三座边境驿站,逼近镇北关”的字句上,眉头微蹙。
自祖大寿稳固辽东后,蒙古科尔沁、喀尔喀等部相继归附,王磊推行“部落自治、轻税薄赋”政策,还调拨农具种子助其发展农耕,本以为边境可安,却未料因裁军引发叛乱——额尔敦所部本是科尔沁部落中最桀骜的一支,归附时虽表面臣服,实则觊觎部落首领之位,此次借裁军之事发难,显然是想趁机扩张势力。
“国公爷,乌兰其其格已在廊下候命。”亲卫轻步走入,低声禀报。
王磊抬眼,目光掠过厅外——乌兰其其格身着蒙古传统长袍,腰束银带,身姿挺拔,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她出身蒙古贵族,熟悉各部习俗,归附后被王磊任命为“蒙古事务主事”,专司部落联络与安抚,此次叛乱,正是她职责范围内的急事。
“让她进来。”
乌兰其其格推门而入,单膝跪地,语气急切:“国公爷,额尔敦叛乱之事,臣难辞其咎!是臣未能及时察觉他的异心,才让边境百姓遭此劫难,请国公爷降罪!”
王磊起身扶起她,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叛乱非你之过,是额尔敦野心作祟,与政策无关。你熟悉蒙古各部习性,此次平叛,我打算让你率军前往,你可有信心?”
乌兰其其格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随即又黯淡下来:“臣愿往!只是额尔敦所部皆是骑兵,骁勇善战,且熟悉草原地形,若强行围剿,恐难速胜,还会伤及无辜部落百姓。”
“你说得极是。”王磊走到案前,展开《蒙古部落分布图》,手指点在额尔敦盘踞的“查干草原”上,“蒙古部落最看重‘盟约’与‘利益’,额尔敦叛乱,看似因裁军,实则是想借乱夺取草场与部众。咱们若一味动武,反而会让其他部落心生畏惧,以为咱们‘归附即削权’;但若不展示实力,又难以震慑叛乱者。”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乌兰其其格,一字一句道:“此次平叛,核心是‘攻心为上,武力为辅’。我给你三条策略:第一,率三千蒙古骑兵出征——这三千人需从归附的科尔沁、喀尔喀部中挑选,既显咱们对蒙古部落的信任,又能让额尔敦的部众看到‘归附者仍掌兵权’,瓦解其‘归附即裁军’的煽动;第二,抵达查干草原后,先派人向额尔敦喊话,重申我的承诺:‘只要罢兵,既往不咎,保留其部落编制,草场按原规分配,还可优先获得朝廷的农具与种子’,若他冥顽不灵,再行围剿;第三,严禁伤及无辜百姓,若遇额尔敦裹挟的部落民众,一律放行,并发给粮食,让他们知道咱们‘只诛首恶,不罪民众’。”
乌兰其其格仔细聆听,眼中逐渐浮现出坚定:“国公爷此计甚妙!既显诚意,又展实力,定能让额尔敦的部众动摇。只是,三千骑兵是否过少?额尔敦有三千人,且都是精锐。”
“不少。”王磊摇头,语气带着自信,“额尔敦叛乱,本就不得人心——他裹挟的部众多是被蒙骗,真正愿随他叛乱的核心兵力不足千人。你带的三千骑兵,皆是归附部落中忠诚可靠之辈,且装备了徐元明新造的‘轻型骑枪’,射程与威力远超传统弓箭,足以压制额尔敦的骑兵。”
他转身从案上取过一枚虎符与一卷文书,递给乌兰其其格:“这是调兵虎符,可调动归附部落的骑兵;这是我的亲笔信,若遇其他部落首领质疑,你可出示此信,说明平叛只为安境,绝不损害各部落利益。另外,我已让周婉宁从辽东粮库调拨五千石粮食、两千匹布,随军队一同押送,用于安抚百姓与招降叛军。”
乌兰其其格双手接过虎符与文书,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这不仅是兵权与信任,更是王磊对蒙古部落的承诺。她深深躬身:“臣定不负国公爷所托,以最小的伤亡平定叛乱,保住边境安宁,让各部落看到归附国公爷的好处!”
“还有一事。”王磊叫住准备离去的乌兰其其格,补充道,“祖大寿在镇北关有驻军,你可与他联络,让他派五百步兵在镇北关设防,防止额尔敦逃窜入辽东腹地;同时,让他派斥候监视周边部落动向,若有其他部落想趁机响应叛乱,立刻通报于你,咱们早做防备。”
“臣明白!”
离开帅府后,乌兰其其格立刻前往蒙古骑兵营地。归附的科尔沁、喀尔喀部得知要出兵平叛,且由乌兰其其格统领,纷纷主动请缨。不到一日,三千精锐骑兵便集结完毕,每个人都配备了徐元明工坊打造的轻型骑枪——枪身轻便,射程达五十步,枪尖锋利,既能远射,又可近战,比传统弯刀弓箭更具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