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王磊亲自来到营地,站在高台上,对着三千骑兵高声说道:“弟兄们!此次出征,不是要打蒙古同胞,而是要平定野心家额尔敦的叛乱,保护边境百姓!额尔敦为一己私欲,煽动叛乱,让大家流离失所,这不是英雄所为!我向你们承诺,只要平定叛乱,所有归附部落,都能保住草场、保住部众,朝廷还会送你们农具、种子,让你们的牛羊更壮、粮食更多!”
骑兵们听着王磊的话,纷纷举起武器高呼:“愿随国公爷!平定叛乱!保卫家园!”
王磊走下高台,来到乌兰其其格身边,低声嘱咐:“若额尔敦愿意投降,不必押回锦州,就在当地处置——削去其首领之位,由部落长老推选新首领,既显咱们的宽容,又能让其他部落信服。”
乌兰其其格重重点头:“臣记住了!”
次日清晨,三千蒙古骑兵在乌兰其其格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查干草原进发。王磊站在锦州城头,望着远去的骑兵队伍,心中思绪万千——蒙古部落的稳定,关乎辽东乃至整个北方的安危,此次平叛,不仅要平定一场叛乱,更要借此机会,向所有归附部落证明:跟着他王磊,既能保住传统,又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转身对亲卫说:“备马,去周婉宁的粮署,看看运往查干草原的粮食与布匹是否准备妥当;再去徐元明的工坊,让他加快生产轻型骑枪与铠甲,后续要给所有归附的蒙古骑兵配备齐全。”
亲卫领命而去,王磊再次望向北方——他知道,乌兰其其格此行,承载的不仅是平叛的任务,更是民族共融的希望。而他能做的,便是在后方做好一切保障,让平叛之路少些波折,让蒙古部落真正融入“安天下”的大业之中。
此时,查干草原上,额尔敦正率部劫掠一处牧民营地。他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弯刀,对着手下喊道:“王磊要裁军、要夺咱们的草场!只有跟着我,才能保住咱们的家园!谁敢投降,格杀勿论!”
手下的士兵们虽在劫掠,脸上却带着犹豫——不少人是被额尔敦以“保住草场”为由煽动而来,心中本就不愿与朝廷为敌。当得知乌兰其其格率归附部落的骑兵前来平叛,且王磊承诺“既往不咎”时,不少人已开始动摇。
傍晚时分,乌兰其其格的军队抵达查干草原边缘。她没有立刻进攻,而是派人向额尔敦的营地喊话:“额尔敦!国公爷有令,只要你罢兵投降,立刻释放裹挟的百姓,便饶你不死,保留你部落的草场与编制!若你执迷不悟,大军一到,定让你身死族灭!”
额尔敦在营中听到喊话,心中大怒,却又隐隐不安——他知道,乌兰其其格带来的骑兵,皆是归附部落的精锐,且装备了新式武器,自己未必能敌。但他已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下令:“谁敢动摇军心,立刻斩杀!明日一早,咱们主动出击,击溃乌兰其其格的军队,让王磊知道咱们的厉害!”
然而,夜色渐深,额尔敦的营中却开始出现骚动。不少士兵悄悄议论:“乌兰其其格说的是真的吗?国公爷真的会保留咱们的草场?”“我听说归附的部落都拿到了新农具,今年的牧草长得比往年好,牛羊也壮实了不少……”“咱们何必跟着额尔敦送死,不如投降吧!”
次日清晨,当额尔敦率领军队准备出击时,却发现手下的士兵已逃走近半,剩下的也个个神色涣散,毫无斗志。他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就在这时,乌兰其其格率领三千骑兵浩浩荡荡地杀来,轻型骑枪齐射,额尔敦的军队瞬间溃不成军。
额尔敦见大势已去,想要策马逃窜,却被乌兰其其格一箭射落马下,当场被擒。残余的士兵见首领被擒,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乌兰其其格没有立刻处置额尔敦,而是召集被裹挟的部落百姓,当众宣布:“国公爷有令,所有被裹挟的百姓,一律无罪!每人可领取粮食两斗、布匹半匹,回各自的部落安心生活!额尔敦罪大恶极,将交由部落长老处置!”
百姓们听着,纷纷欢呼起来,对着乌兰其其格叩首:“多谢国公爷!多谢乌兰其其格大人!”
随后,乌兰其其格派人将额尔敦押往科尔沁部落首领的驻地,由各部落长老共同商议处置。长老们深知王磊的政策,也明白额尔敦叛乱带来的危害,最终决定:削去额尔敦的首领之位,贬为普通牧民;从其部落中推选忠诚可靠的长老接任首领,部落编制与草场保持不变。
消息传回锦州,王磊正在查看周婉宁送来的财政报表。当得知叛乱已平,且未伤及无辜百姓时,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乌兰其其格做得好!既平定了叛乱,又安抚了民心,还让各部落看到了咱们的诚意。”
他当即下令:“让周婉宁再调拨三千石粮食、一千匹布,送往查干草原,帮助受战乱影响的百姓恢复生产;让徐元明送五百支轻型骑枪、两百套铠甲给归附的蒙古部落,增强他们的防御能力;另外,给乌兰其其格传信,让她在查干草原停留半月,协助新首领稳定部落,处理好后续事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