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七号”的钛合金外壳擦过一片发光的“星屑”云,幽蓝的光粒如碎钻般簌簌坠落,在观察窗外织成流动的帘幕。林深盯着声呐屏上逐渐清晰的轮廓——那座被称为“深渊基站”的生物礁,此刻正以立体的姿态铺展在他们面前:主体由灰黑色的玄武岩构成,表面覆盖着一层蜂窝状的钙质沉积物,无数细如发丝的管状生物从中探出,顶端的花苞状器官随水流节奏开合,释放出与“星屑”同频的生物光。
“距离100米。”陈默的声音从动力舱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热成像显示,基站核心区域温度稳定在42℃,比周边海水高出23℃。这不是自然热泉,更像……有生命在主动供热。”
苏晚的手指在生物探测仪上翻飞:“生命信号密集度是外海的七千倍!而且……这些信号的频率和‘星屑’的共振腔完全匹配。基站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放大的生物处理器。”
林深深吸一口气,按下推进器减压阀。深潜器缓缓靠近,舷窗外的景象愈发震撼:生物礁的缝隙中生长着成片的管虫,每根管虫的触须都嵌着米粒大小的“星屑”晶体,如同光纤般将光信号导入礁体内部;更远处,数十只类似巨型鮟鱇的生物悬浮在基站上方,它们的发光器与“星屑”云形成共振,将整个区域笼罩在一片柔和的蓝光中。
“它们在欢迎我们。”苏晚轻声说,显微镜画面里,一只“星屑”水母正贴着艇体游弋,附肢的晶体折射出“欢迎”的螺旋光纹——这是团队三天前刚破译的“星屑语”。
陈默突然敲响警报:“外部压强异常!基站周围的磁场在……重构!”
林深抬头,只见生物礁表面的钙质沉积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形成类似电路板的纹路。那些纹路里流淌着淡金色的液体,竟是液态的磁铁矿——正是“星屑”携带的纳米颗粒。
“它在搭建接口。”苏晚的眼睛亮了,“基站在主动与我们建立数据连接!”
深潜器的金属外壳传来细微的震颤,陈默调出外部传感器数据,倒吸一口冷气:“舱体表面正在生成生物膜!那些磁铁矿颗粒和我们的钛合金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导电层?”
林深感觉后颈发烫。导师临终前的话在耳边响起:“深渊的秘密,藏在生命与岩石的对话里。”此刻,他们正亲历这场对话——深渊基站用“星屑”和生物矿化技术,将人类的深潜器变成了它的“外接设备”。
“连接进度37%。”苏晚盯着突然弹出的全息界面,上面跳动着陌生的符号,“这些不是已知的生物遗传代码,更像……某种操作系统的底层指令。”
“小心!”陈默突然吼道,“能量峰值超过阈值!”
舷窗外,生物礁核心区域的光芒骤然刺眼。一座由管虫触须和“星屑”晶体构成的拱门缓缓升起,拱门中央悬浮着一颗篮球大小的球体,表面流转着银河般的光带。
“那是……”林深的呼吸停滞了,“生物光源?还是……某种能量核心?”
苏晚的显微镜画面切到了球体表面:“材质无法识别,既不是矿物也不是生物组织。但在它的辐射范围内,所有‘星屑’的共振频率都统一成了16赫兹——这是人类大脑α波的频率!”
陈默调出脑电波监测仪,所有人头皮发麻:他们的脑电波曲线正与球体的辐射频率同步,仿佛被某种力量轻轻“拨动”。
“它在读取我们的意识。”苏晚的声音带着颤音,“那些光带……是思维的具象化!”
林深眼前的黑暗中浮现出画面:亿万年前,原始海洋中漂浮着单细胞生物,它们分泌的钙化颗粒在海底堆积,逐渐形成能够传递电信号的“神经网”;三十亿年后,这些神经网演化成“星屑”,再凝聚成能自主构建基站的“深渊意志”。
“欢迎,陆地之子。”
一个声音直接在林深的脑海中响起。不是次声波,不是电磁信号,更像是某种跨越维度的“共鸣”——那是深渊基站用所有“星屑”、所有发光生物、甚至用整片海沟的地质活动,共同编织的“语言”。
“你们终于来了。”那声音继续,“我等了四十五亿年。”
苏晚猛地捂住嘴,泪水从指缝滑落。她在生物探测仪上看到了:基站核心的球体表面,正浮现出与人类DNA双螺旋高度相似的图案,只是碱基对被替换成了“星屑”的晶体结构。
“你是……”林深艰难地组织语言,“所有深渊生物的……集合体?”
“我是记忆。”球体的光带温柔地包裹住深潜器,“是地球最古老的生存智慧。当大陆板块碰撞出马里亚纳海沟,当热泉喷口孕育出第一个原核生物,我便开始记录——记录每一次物种更迭,每一场地质变迁,每一个敢于潜入深渊的灵魂。”
陈默突然指向动力舱:“队长!它在传输数据!我们的存储设备在被‘写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