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商队走后没几天,部落里来了个生人。说是生人,其实也不算,是之前跟着二当家躲在鹰嘴崖的俘虏,叫老栓,四十来岁,脸上一道疤,看着挺凶,干活却实在。
这天下晌,老栓趁着休息,磨磨蹭蹭凑到阿澈跟前,手里攥着个布包,脸憋得通红:“头……俺有个事,想求你。”
阿澈正跟周平核计过冬的草料,抬头看他:“啥事?说吧。”
老栓把布包往阿澈手里塞:“这是俺攒的几块皮子,你要是不嫌弃……俺想问问,能不能让俺媳妇也来部落?”
阿澈愣了一下,打开布包,是三张鞣得挺软的羊皮。他知道老栓这些天干活最卖力,白天跟着放牧,晚上还帮着修补棚子,没想到是为了这事。
“你媳妇在哪?”阿澈问。
“在南边的乱石坡,”老栓声音低了下去,“俺们以前是逃难来的,被黑狼寨抓了壮丁。俺媳妇胆小,不敢乱跑,就一直躲在那边的山洞里,俺偷偷送吃的过去。”
周平在一旁插了句:“乱石坡离这儿有五十多里地,山路不好走。”
老栓急了:“俺知道路!俺去接她,保证不耽误干活!就……就怕部落不收女眷……”
阿澈看着他手里的羊皮,又看了看他那道疤下面藏着的紧张,心里有了数。这些俘虏里,像老栓这样被逼入伙的不少,能让他们把家眷接来,才能真正安心留下。
“行,”阿澈把布包推回去,“不用拿东西。你明天跟张猛去,带两个人,把你媳妇接来。部落里正好缺人缝补皮子,让她跟着干。”
老栓眼睛一下子亮了,直往地上磕头:“谢谢头!谢谢头!俺以后一定好好干活,绝无二心!”
“起来吧,”阿澈拉他一把,“都是弟兄,不用这样。”
第二天一早,老栓就跟着张猛出发了。临走时,他揣了两个干粮,脚步轻快得不像四十多岁的人。
张猛他们走后,阿澈心里琢磨,老栓这事提醒了他。部落里现在大多是汉子,除了巴图部落偶尔过来几个妇女帮忙,连个缝补衣裳的都没有。冬天快到了,棉衣棉裤总得有人做,让这些大老爷们自己弄,非冻着不可。
“周平,”阿澈说,“你觉得,让那些愿意留下的弟兄,把家眷接来咋样?”
周平想了想:“是个办法。有家眷在,他们就不会胡思乱想,干活也能踏实。就是……粮食够不够?”
这倒是个问题。部落里现在有一百多号人,加上俘虏,吃的喝的都是紧着来。要是再添些女眷孩子,粮食肯定得加量。
“王二不是说每月来一次吗?”阿澈说,“等他下次来,多换点粮食。实在不行,咱们多鞣些皮子,让巴图帮忙捎去镇上卖。”
正说着,守栅栏的弟兄跑进来,指着外面喊:“头,你看谁来了!”
阿澈跟周平往外跑,就见张猛他们回来了,老栓牵着个妇人,那妇人穿着件打满补丁的灰布衣裳,头发乱糟糟的,怀里还抱着个孩子,怯生生地躲在老栓身后。
“这是俺媳妇,秀莲。这是俺娃,小石头。”老栓红着脸介绍,手忙脚乱地把秀莲往前推了推。
秀莲赶紧福了福身,声音细得像蚊子哼:“谢……谢谢头收留。”
小石头大概三四岁,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手里还攥着块石头。
阿澈笑了:“不用谢。周平,先找个空棚子,让她们娘俩住着,再拿点吃的来。”
周平应声去了。老栓看着秀莲抱着孩子进了棚子,眼圈有点红,拉着阿澈的手一个劲说谢谢,嘴里的话翻来覆去就那几句。
张猛在一旁打趣:“老栓,你这媳妇看着可比你强,不像你,整天闷葫芦似的。”
老栓嘿嘿笑,脸上的疤都顺眼多了。
秀莲看着怯,手脚却麻利。当天下午就帮着收拾棚子,还把老栓那件破了洞的衣裳拿过去,找了块碎布缝补,针脚又密又匀。
部落里的弟兄们看在眼里,心里都有点活泛。有个叫柱子的年轻弟兄,也是被抓来的壮丁,晚上找阿澈,支支吾吾说他娘还在老家,能不能接来。
阿澈干脆在晚饭时说了这事:“凡是真心想留下的,家里有爹娘妻儿的,都可以接来。部落里缺人干活,男的跟着放牧、修栅栏,女的缝补衣裳、鞣皮子,老人孩子也有口饭吃。”
这话一出,俘虏棚里炸开了锅。有高兴的,有不敢信的,还有几个以前是小头目,低着头不说话。
阿澈看在眼里,又补了句:“以前的事,只要没手上沾血,都过去了。好好干活,日子就能过好。要是不想留,等过阵子安定了,也能走,给你们路费。”
这下没人再怀疑了。接下来几天,天天有人来找阿澈,说要接家眷。阿澈让周平登记,按远近安排人,分拨去接。
张猛最积极,天天带着人往外跑,接回来的人越来越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部落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不像以前,除了风吹草动,就只剩弟兄们的吆喝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影阁风云:寒刃破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影阁风云:寒刃破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