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水分病导致的水肿,是因为水饮在体内停滞,使得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水液泛滥于皮肤,所以出现水肿与月经闭止的症状。这种情况只需着重治水,水肿消退后,月经自然会通畅,可用茯苓导水丸来治疗。
茯苓导水汤(方剂见胎前门中关于子肿的条目 )。
梦与鬼交症治
加味归脾汤
妇人独自哭笑、害怕见人,精神虚弱,夜晚做梦仿佛被鬼邪侵扰。此时应用归脾汤调服辰砂、琥珀,以此定志清心,让魂魄安宁。
【注释】妇人因过度忧思等情志因素伤及体内脏腑,致使心脾亏损。心主神明,心脾受损则神明失去护佑,鬼邪干扰正气,魂魄不得安宁,所以夜里会梦到与鬼相交,出现独自哭笑、好像有人作对的情况,这些都是病症表现。应当用归脾汤,调入辰砂、琥珀粉末后服用,如此可使神志安定、心神清朗,魂魄安宁就不会再做怪异的梦了。
归脾汤(方剂在首卷)。
梅核气症治
半夏厚朴汤
女性感觉咽喉中如同有烤炙的肉块,又好像梅核梗塞在咽喉部位。半夏厚朴汤对此疗效显着,该方由半夏、厚朴、苏叶、茯苓,以生姜为药引煎熬而成。
【注释】《千金方》记载:咽喉部位感觉黏黏的,就像有烤炙的肉,想吐吐不出来,想吞吞不下去。这就是所说的咽喉中如同有烤炙的肉块,俗称梅核气。大概是由于内在七情失调,外加外感寒邪所引发,适宜用《金匮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汤主治,该方由半夏、厚朴、苏叶、茯苓,加入生姜一起煎煮。
血风疮症治
加味逍遥散
女性全身出现类似丹毒的皮疹,瘙痒疼痛不定时发作,搔抓后会形成疮疡。这是血风、风湿以及血燥共同作用导致的,可用加味逍遥散加上黄连、生地来治疗。病愈后若皮肤出现白屑、变得强硬,这是血虚不滋润的表现,需服用养荣汤。
【注释】女性患血风疮,全身会起皮疹,形态类似丹毒,有时瘙痒,有时疼痛,搔抓后就会变成疮疡,这是由风湿之邪侵袭,加上体内血燥引起的。适宜用加味逍遥散,并添加黄连、生地进行治疗。如果疮疡结痂痊愈后,又出现白色皮屑,皮肤变得强硬,这是因为血液亏虚,肌肤得不到滋润,此时应该服用益气养荣汤。
加味逍遥散(方剂见前文前阴痛相关内容)。
益气养荣汤(方剂见首卷)。
臁疮症治
桂附地黄丸
妇人因忧思郁怒损伤肝脾,导致湿热内生,在两小腿内侧生出疮疡。生于外侧属足三阳经,相对容易治疗;生于内侧属足三阴经,治疗往往较困难。初起时局部红肿,可用败毒散;若脓水淋漓,宜用补中益气汤煎服;若午后发热,表明阴虚,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若食量减少、畏寒,则需服用桂附丸。
【注释】妇人长期忧思郁怒,会伤害肝脾,或者饮食不规律,损伤胃气,致使湿热向下流注。若再被外界寒湿之邪侵袭,就必定会在两小腿内外侧生出疮疡。疮疡生在小腿外侧,涉及足三阳经,治疗相对容易;若生在小腿内侧,属于足三阴经的范畴,常常难以治愈。刚开始出现红肿症状时,适宜使用人参败毒散;疮疡破溃后脓水不断流出,适宜服用补中益气汤;如果还出现午后发热的情况,这是阴虚的表现,应该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要是食量减少、身体疲倦、怕冷,这是肾阳不足的症状,适宜服用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肉桂和附子。
人参败毒散(方剂见产后痢疾相关内容)。
补中益气汤(方剂见首卷血崩相关内容)。
六味地黄丸(方剂见首卷)。
足跟痛症治
督脉起始于肾经经过之处,当肾、肝、脾三阴经出现虚热时,会引发足跟疼痛。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来滋养肾中真水。倘若足跟疼痛长时间不愈,出现肿胀、破溃流脓的情况,就需服用八珍汤。
【注释】足跟是督脉起始的部位,足少阴肾经也从这里经过。如果肾、肝、脾三阴经出现虚热,就会导致足跟疼痛。适宜用大剂量的六味地黄丸配方煎服,以此大力滋补肾中的真水。要是疼痛持续很久没有痊愈,还出现肿胀、破溃流脓的症状,就应该服用八珍汤,来大补人体的气血。
杂症门汇方
半夏厚朴汤
半夏 厚朴 苏叶 茯苓(各二钱)
以上药物,加入生姜一同煎煮后服用药液。
清热行血汤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 丹皮 五灵脂 生地(各二钱) 甘草(五分) 穿山甲 赤芍(各一钱)
把上述药物混合,加适量水进行煎煮,煮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八珍汤的药方和用法可查阅首卷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