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患者苦于水病,面目、身体、四肢都肿胀,小便不利,诊脉时不说水病,反而说胸中疼痛,气上冲到咽喉,感觉如同有烤肉梗塞,且伴有轻微咳嗽气喘,确实如老师所说,那么这种病症的脉象是怎样的呢?老师回答:寸口脉象沉而紧,沉主水病,紧主寒邪,沉与紧相互搏结,病邪结聚在关元部位。起初病情较轻,年轻体盛时可能没有察觉,阳气衰退之后,营卫之气相互干扰,阳气受损而阴气过盛,凝结的寒邪稍有变动,肾气就会上冲,导致咽喉堵塞,胁下拘急疼痛。医生若误认作留饮而用峻下之法,气逆冲击之症不能去除,疾病也就无法治愈;之后又用涌吐之法,致使胃中虚烦,咽喉干燥想喝水,小便不利,水谷不能正常消化,面目、手足出现浮肿。又给患者服用葶苈丸利水,当时病情稍有减轻,但饮食一旦过量,肿胀又恢复如初,胸胁疼痛,症状如同奔豚,水液泛滥,就会出现咳嗽气喘。应当首先治疗上冲之气,使其停止,然后再治疗咳嗽,咳嗽止住后气喘自然会好转。要先治疗新出现的病症,而旧病则放在后面调治。
黄汗病,患者两条小腿自然发冷;假如小腿发热,这属于历节病。进食后出汗,并且常常在傍晚睡觉时盗汗,这是营气的问题。如果出汗之后,反而发热,时间久了,身体肌肤必然变得粗糙如鱼鳞,发热持续不停,一定会生出恶疮。如果身体沉重,出汗后随即感觉身体轻快,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身体肌肉跳动,跳动时胸中就会疼痛,而且从腰部以上必定出汗,腰部以下无汗,腰髋部松弛疼痛,好像有东西在皮肤里面一样,严重的患者不能进食,身体疼痛沉重,烦躁不安,小便不利,这就是黄汗病,可用桂枝加黄芪汤主治。
黄疸病第十六
各种黄疸病,可用猪膏发煎来进行治疗。
呕吐哕下痢病第十七
若出现腹泻(下痢),同时伴有肺部疼痛的症状,可用紫参丸来进行治疗。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第十九
老师说:患跌蹶病的人,只能向前行走,不能后退,针刺小腿肚部位,刺入深度为二寸,这是因为太阳经受到了损伤。
病人常常出现手指和手臂肿胀、肌肉跳动,同时身体也有肌肉颤动的情况,可用藜芦甘草汤来治疗。
有人问:患有腹痛且怀疑有虫的病症,从脉象上如何鉴别呢?老师回答说:腹中疼痛,正常脉象应当是沉脉,如果脉象呈现弦象,却反而出现洪大脉象,所以可知是患有蛔虫病。
妇人妊娠第二十
老师说:妇人脉象平和,尺部脉象稍显弱小,出现口渴,不能正常进食,无恶寒发热症状,这称作妊娠,可用桂枝汤治疗。通常在怀孕六十天左右,会出现这些症状。若有医生治疗不当,反而在原本症状基础上,过一个月出现呕吐、泄泻,就应立即停止不当治疗。
妇人怀孕六、七个月时,脉象弦,身体发热,胎儿所在部位越发胀满,腹部疼痛且怕冷,少腹部位感觉如同被扇子扇风般寒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子宫开合失度,应当用附子来温暖子宫。
妇人怀孕时,腹中拘急疼痛,可用当归芍药散治疗。
妊娠期间,小便困难,但饮食正常,可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
妇人损伤胎气,怀孕时腹部胀满,小便不通,从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气的样子。怀孕七个月时,本应是足太阴脾经滋养胎儿,却未能滋养,这是因为心气过实。此时应当针刺泻劳宫穴及关元穴,使小便稍微通利,病症就会好转。
妇人产后第二十一
妇人在哺乳期出现身体虚弱,心中烦乱,伴有呕吐气逆的症状,治疗应当以安和中焦、补益正气为主,可用竹皮大丸进行治疗。
产后出现严重的腹泻,身体极度虚弱,此时可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来治疗。
杂疗第二十三
消退五脏的虚热,可使用四时加减柴胡饮子。
治疗伤寒病,使病愈后不再复发的,是紫石寒食散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