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草小麦大枣汤主之。
【按语】甘草小麦大枣汤这个方剂,其组方之义目前尚未明晰,推测必定是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讹误错漏之处。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按语】“所病下利”中的“利”字,应当为“血”字,整个文义才通顺合理,应当改正。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按语】这里的“再”字应当是“不”字。若为“再”字,表述为一月两次月经来潮,这与上文所提及的月经不利的情况不相符合,所以应当改正。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按语】此条内容在《伤寒论·辨脉法篇》中有详细阐述,在此处属于简册错排。“旋覆花汤主之”这一句,也必定是错简。因为出现半产漏下的情况,人体之气已然下陷,哪还能用旋覆花这种具有下气作用的药物呢?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按语】此条内容的注释,在《伤寒论·少阳篇》中已有详细的讲解说明,所以在此就不再重复解释。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按语】此条内容的注释,在《伤寒论·少阳篇》中已有详细的讲解说明,所以在此就不再重复解释。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按语】此条内容的注释,在《伤寒论·少阳篇》中已有详细的讲解说明,所以在此就不再重复解释。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按语】此条内容的注释,在《伤寒论·阳明篇》中已有详细的讲解说明,所以在此就不再重复解释。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长服诃黎勒丸。
【按语】“膏发煎导之”这五个字,应是在传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衍文)。在“此谷气之实也”这句话之后,应当添加上“长服诃黎勒丸”这六个字。这是因为从病症与用药逻辑来看,肛门排气异常称作气利,治疗用诃黎勒散;而阴道出气异常称作阴吹,治疗应用诃黎勒丸,如此文义才连贯顺畅。诃黎勒丸中,诃黎勒可固摄因下气导致的虚弱,厚朴与陈皮能够平复谷气的壅实,药物与病症相契合。但这个方剂错排到了《杂疗篇》当中。另外,后面所附治疗小儿疳虫蚀齿的方剂,功效为杀虫解毒,或许应归在专门的小儿门类之下,或者列于杂方之中,如今却列在妇人杂病的末尾,这同样属于简册错排的情况。
杂疗第二十三
「长服诃黎勒丸方。」
【按语】此方剂应当移至前一篇“谷气之实”的内容下方。
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
食躁「式」(或)躁方
【按语】“食躁式躁”中的“式”字,从语义及表达逻辑判断,应当为“或”字,所以应当将其改正过来。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