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程知说:水谷不化的下利属于脾胃病症,而大便脓血的下利属于肾脏病症,通过诊察趺阳脉和太溪脉(少阴脉)就可以辨别。
趺阳脉伏而涩,伏脉会导致吐逆,水谷不能消化,涩脉会导致食物不能进入,这种病症叫做关格。
【按语】“水谷不化”的“化”字,应当是“入”字,如果是“化”字,就表示能进食,怎么能叫“格”呢。“食不得入”,应当是“不得小便”,如果有小便,说明水道通畅,怎么能叫“关”呢。这必定是传抄错误。
【注释】前面论述通过脉象的浮沉、尺寸来判断关格,这里是以趺阳脉来判断关格的诊法。趺阳脉,是胃经的脉象。脉象伏而涩,伏表明尺寸部位阴阳之气停止升降,涩表明三焦的元气不能流通。阴阳之气不能升降,元气不能流通,所以上会出现吐逆,下会出现小便不通,这种病症就叫做关格。
趺阳脉滑而紧,滑表示胃气充实,紧表示脾气强盛,胃气与脾气相互搏击,疼痛反而会伤害自身,就如同手持刀刃,自己造成创伤。
【注释】趺阳脉用于候察脾胃,脉象应当和缓,现在反而滑而紧,因为滑主胃气实,紧主脾气强,滑紧同时出现,就如同以充实之胃气冲击强盛之脾气,所以会出现急痛,疼痛反而会伤害脾胃。就像手持刀刃而造成创伤一样,这是说并非由脏腑传变导致,而是自身胃气与脾气相互搏结致病。
【集注】方有执说:滑脉主饮食,所以在胃就表示谷气充实。紧脉主寒,所以在脾就表示邪气强盛。“持实击强”,是说胃实脾强,两者相互搏击而致病。就好比手持刀刃而自伤,这是说并非由于脏腑传变而致病。
趺阳脉沉而数,沉表示里实,数表示能消谷。若脉象为沉紧,这种病症就难以治疗。
【注释】胃经脉象沉而数,沉主里证,数主热证,沉数表示里有实热,所以能够消化谷物。凡是里证见到这种脉象,都比较容易治疗。如果不是沉数而是沉紧,沉紧表示里寒,这是胃气受到损伤的脉象,所以说难以治疗。
【集注】方有执说:沉脉候察里证,所以在脾胃就表示土气充实,即谷气充实。数脉为热,属阳;紧脉为寒,属阴。趺阳脉主脾胃,脾胃主谷物,谷气充实。如果脉象见数,表明阳热偏胜,阳能化谷,虽然患病但危害不大;如果脉象得紧,表明阴寒偏胜,阴不能化谷,所以难以治疗。
程知说:这里说的是趺阳脉沉数是消谷的病症。沉表示里实,因为沉主里;数能消谷,因为数为热。紧脉强盛表示邪气偏胜,所以难以治疗。
趺阳脉大而紧,患者很快就会出现下利症状,这种情况比较难治。
【注释】下利病症,不论寒热,本质上都是中焦虚弱的疾病,所以脉象适宜细小、和缓,这样病与脉相互适宜,就比较容易治疗。如今趺阳胃脉大而紧,疾病是虚证而脉象为实证,两者不相适宜,所以难以治疗。
【集注】成无己说:大脉主虚,紧脉主寒,胃中虚寒,很快就会出现下利。下利时脉象也应该微小,现在反而大而紧,说明邪气强盛,所以说难治。经典说:下利时脉象大,表明下利尚未停止。
张璐说:趺阳脉紧,是寒邪损伤胃,所以必然会下利。下利时脉象大,说明邪气强盛,所以难治。
趺阳脉微而紧,紧表示寒邪,微表示正气虚弱,微与紧相互结合,就会导致气短。
【注释】脉象呈现浮微而沉紧,这是虚寒的脉象表现。趺阳胃脉似有似无,表明胃阳虚;重按时感觉似紧,表明中焦有寒。胃阳虚寒就会导致气短。紧脉一般主疼痛,但这里不痛,是因为紧脉兼微,虽然紧但不强劲,所以不痛。
【集注】程知说:这里说的是趺阳脉微紧,表明中气虚寒,会出现气短的症状。
趺阳脉摸不到,说明脾气不能正常升降,会出现身体发冷、皮肤坚硬的症状。
【集注】程知说:身体发冷是因为卫气不能温煦,皮肤坚硬是因为营血不能濡养。
趺阳脉浮而芤,浮表示卫气衰弱,芤表示营气损伤,患者身体消瘦,肌肉粗糙如鱼鳞。浮与芤相互结合,说明宗气衰微,皮、肉、脂、髓四者失去滋养。
【注释】胃脉浮芤,浮表明胃脉衰弱,芤表明营气损伤。卫气衰弱,所以身体消瘦;营气损伤,所以肌肉粗糙如鱼鳞。浮芤并见,时间久了宗气就会衰微,生机减少。“四属断绝”,是说皮、肉、脂、髓四者都枯竭,所以全身枯瘦,失去滋养。
【集注】程应旄说:卫气以营气为根本,营气以卫气为护卫,而营卫都统属于宗气,宗气又以趺阳胃脉为根本。
趺阳脉紧而浮,浮表示气滞,紧表示寒邪,浮脉主腹满,紧脉主绞痛,浮与紧相互结合,会出现肠鸣、气转,气转就会使气机发动,膈间之气下行。如果少阴脉摸不到,就会出现阴囊肿大且疼痛的症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