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车间的控制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张调试报告,眉头微皱。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在金属地板上,反射出一片暖意,但他的心情却没那么轻松。
“这误差值……还是差了0.3毫米。”他低声自语,转身对身后的小张说,“你们昨晚是按哪个参数调的?”
小张挠了挠头:“我们试了三种方案,最后选了中间那个。”
“中间的那个?”刘好仃点点头,“我记得那套参数是王师傅十年前留下的老数据吧?”
“对,就是他在图纸背面写的那一组。”
刘好仃沉吟片刻,突然笑了:“那就对了。王师傅那时候设备还没咱们现在先进,温度控制也没这么精细。咱们得把冷却系统这块儿重新调一遍。”
“可是刘哥,”小张有些犹豫,“如果改冷却时间,整个流程都得调整,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工序?”
“当然会。”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可技术突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得一步步来。你去通知大家,今晚加个班,我们一起把这套参数跑一遍。”
小张点头离开后,刘好仃走到操作台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他知道,这一步走好了,新工艺才算真正落地。
夜色渐深,车间里依旧灯火通明。研发小组的人陆续到齐,有人带着笔记本电脑,有人抱着测量工具,还有人提着几杯刚买的咖啡。
“刘哥,我查了下TJ-308这个传感器的数据,”一位年轻工程师凑过来,“它的响应速度比原厂件慢了0.2秒,可能会影响实时调节。”
“嗯,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刘好仃翻开记录本,“不过它成本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供货周期短。咱们先试试看,实在不行再想办法优化。”
“要不要做个对比测试?”小王提议。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这样,一组继续跑原设定,另一组用新参数。我们看看哪边更稳定。”
会议桌上很快摆满了各种工具和资料,白板上写满了公式和流程图。有人在敲键盘,有人在画示意图,还有人在反复核对温度曲线。
“刘哥,你看!”小张忽然叫了一声,“冷却延迟确实存在!如果我们把启动时间提前0.5秒,偏差就能缩小一半。”
“干得漂亮!”刘好仃眼睛一亮,“把这个参数加进去,马上跑一次模拟。”
模拟开始后,所有人都盯着屏幕,连呼吸都轻了不少。几秒钟后,数据显示切割偏移量降到了0.2mm以内。
“成了!”有人忍不住喊了出来。
“别急。”刘好仃笑着摇头,“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得让它保持稳定。”
他们又连续跑了三轮测试,每一次数据都在改善。当最后一组结果出来时,屏幕上显示的平均偏差已经降到了0.1mm以下。
“这下算是稳住了。”刘好仃松了口气,“明天正式上线试产。”
第二天一早,车间里已经围了一圈人。新型玻璃切割机嗡嗡作响,机械臂灵活地移动着,激光精准地划过玻璃表面。
“来了!”有人低声说道。
随着一声轻响,第一块成品缓缓落下。刘好仃快步上前,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切口。
“怎么样?”小王紧张地问。
“不错。”刘好仃嘴角露出笑意,“边缘平整,几乎没有毛刺。良品率应该能上97%以上。”
“太好了!”众人欢呼起来。
但还没等他们高兴太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刘哥,图像识别系统出错了!”小张焦急地跑过来,“刚才连续三次切错角度,都是因为系统误判厚度。”
“是不是摄像头焦距变了?”刘好仃一边问,一边快步走向C线。
果然,摄像头旁边贴着一张“待更换”的标签,字迹潦草但清晰可见。
“这镜头早就该换了。”维修工在一旁嘀咕,“之前就说过有问题,一直没安排。”
刘好仃没有责怪谁,只是点点头:“没事,咱们临时解决一下。”
他让小张重启程序,并手动校准焦距。同时,他临时安排双人复核机制,确保每次切割前都有人现场确认厚度数值。
“技术问题不怕,怕的是没人管。”他说,“咱们现在就是边干边修,边修边学。”
经过一番调整,自动切割系统终于恢复正常。机器再次启动,玻璃被精准地分割成指定尺寸,每一块都整齐划一。
“刘哥,这次是真的成了。”小王兴奋地说。
“嗯。”刘好仃望着运转中的设备,眼里透着疲惫,也透着欣慰,“总算没白熬这些夜。”
几天后,全厂大会如期举行。刘好仃站在礼堂中央,手中捧着一块崭新的玻璃样品。
“各位同事,”他环视全场,“这是我们这段时间努力的成果。”
台下响起掌声。
“我知道很多人心里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要搞技术研发?为什么要把生产流程复杂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