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拿着那份刚刚敲定的草案,心里踏实了不少。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下来,照在地上的金属零件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斑。他深吸一口气,转身朝模具区走去。
“小王,把研发小组的名单再核对一遍。”他边走边说,“今天下午三点,会议室集合。”
“刘哥,”助理小王一边翻看资料一边小心翼翼地说,“有几个骨干有点犹豫……他们说怕耽误生产任务,还担心搞不好会影响年终考核。”
刘好仃笑了笑:“这事儿我早想到了。”
说完,他径直走向正在调试设备的张明。“小张,听说你最近一直在研究冷却系统?”
张明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是啊刘哥,我觉得那个参数还能优化一下。”
“正好,我想请你加入研发小组。”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不是让你一个人扛,而是大家一起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套系统搞得更稳定些。”
“可……这是研发啊。”张明有些迟疑,“我还从没参与过这种项目。”
“研发又不是造火箭。”刘好仃笑着摇头,“就是把我们每天做的事,做得更好一点。你觉得呢?”
张明想了想,点了点头:“行,我试试。”
就这样,刘好仃一个一个地找人谈话,有人犹豫,有人紧张,也有人兴奋得不行。最终,一支由六名技术人员、两名老技工和一名年轻工程师组成的小队成立了。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桌面上堆着厚厚的图纸和记录本,墙上贴着几张手绘流程图。
“各位,欢迎加入咱们的‘玻璃改良计划’。”刘好仃拿起白板笔,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第一步——解决成型偏差问题。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点打鼓。”他环视一圈,“毕竟咱们以前都是按部就班地干活,现在突然要搞研发,确实有点陌生。”
“不过我要说一句,咱们的目标很明确——把模具定位这个老大难搞定,提升良品率。这不是为了谁,是为了咱们自己。”
他说完,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接下来,我会把技术瓶颈清单分发下去。”刘好仃翻开文件夹,“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方向,有问题随时提出来。”
“刘哥,这张图纸好像不太全。”一位工程师举手,“这里少了一段连接管的数据。”
“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刘好仃点点头,“我已经安排人去档案室查十年来的维修记录,另外还会组织现场测绘。”
“那需要多久?”另一人问。
“快的话三天,慢的话一周。”刘好仃笑着说,“咱们不急,先把能做的先做起来。”
会议继续进行,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有人提出数据采集方法,有人建议改进测量工具,还有人主动申请负责某个关键节点。
“你们要是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刘好仃鼓励道,“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连试都不敢试。”
中午休息时间,刘好仃坐在食堂角落吃午饭,耳边传来几句低声交谈。
“你说咱们真能把模具定位问题解决了吗?”一个声音说道。
“谁知道呢,反正刘哥说得挺有道理的。”另一个回答。
“关键是,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没事,刘哥说了这次不算KPI。”
听到这些话,刘好仃放下筷子,走到他们面前:“怎么,还在担心?”
两人赶紧站起身:“刘哥,我们就是……有点没底。”
“没底很正常。”刘好仃拍了拍其中一人的肩膀,“但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就已经赢了一半。”
“那……如果真做出什么新东西呢?”其中一个忍不住问。
刘好仃愣了一下,随即笑了:“那就申请专利呗。”
两人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新的可能。
下午的会议原定在三楼会议室,结果刚到门口,就发现投影仪坏了。
“这下麻烦了。”小王皱眉,“PPT没法放了。”
“换个地方。”刘好仃干脆地说,“食堂空着吧?”
于是,一行人搬着展板、资料,浩浩荡荡地进了食堂。几张长桌拼在一起,椅子围成一圈,墙上挂着大幅手绘图表,倒也像模像样。
“虽然环境差点,但不影响讨论。”刘好仃站在最前面,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玻璃成型温度偏差分析”。
“啪”的一声,粉笔断了。
“哎哟!”旁边的人笑出声来。
刘好仃耸耸肩:“看来这粉笔也不太想配合咱们的研发工作。”
大家哄堂大笑,原本紧绷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好了,言归正传。”刘好仃换了根粉笔,“我们先从目前掌握的数据入手,看看哪里最容易出问题。”
会议采用分组讨论加集中汇报的形式,效率反而比平时更高。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时不时有人提出新思路,也有人当场反驳,但没人情绪激动,只是理性探讨。
“我发现一个问题。”那位年轻工程师忽然开口,“我们之前测温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炉体外壁的热辐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