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辛媳妇王秀英是个地道的东北农村妇女,五十出头,圆脸盘上总挂着笑,眼睛眯起来像两弯月牙。她心肠热,连队里或是渔点、开荒点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准能看见她忙前忙后的身影。这天清晨,她挎着竹篮去江边买鱼,远远就瞧见渔点老马家那个在黑省哈城上大学的闺女回来了。
"哎哟,晓兰回来啦!"王秀英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眼睛不住地打量着眼前的姑娘。马晓兰穿着件浅蓝色连衣裙,衬得皮肤像刚挤出来的牛奶一样白,两条乌黑的麻花辫垂在胸前,笑起来露出两个小酒窝。
"王婶好。"马晓兰乖巧地打招呼,声音清脆得像林间的山雀。
王秀英心里一动,这丫头出落得越发水灵了。她记得去年见时还是个带着学生气的黄毛丫头,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拉着马晓兰的手问长问短:"在哈城念书累不累?交男朋友没?"
马晓兰脸一红:"王婶,我才大四,忙着准备考研呢。"
"考研好啊,有出息!"王秀英嘴上夸着,心里却打起了小九九。她想起连队的姜医助,二十七八的年纪,长得一表人才,还是军医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这两人站一块,那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回家的路上,王秀英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妙。她拐了个弯,直奔秦淮茹家。秦淮茹正坐在院子里择豆角,见王秀英风风火火地进来,笑着问:"嫂子这是捡着金元宝了?这么高兴。"
王秀英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竹篮往地上一放:"比金元宝还金贵!我跟你说,老马家那闺女回来了,长得那叫一个俊!我想着给姜医助介绍介绍,你帮我合计合计。"
秦淮茹手上动作不停,眉头却微微皱起:"姜医助?那人眼光高着呢,听说家里给介绍的都是城里干部家的闺女。"
"哎哟,晓兰可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模样人品都没得挑!"王秀英拍着大腿说,"再说了,姜医助在这边防一待就是五年,哪有机会认识好姑娘?咱们不帮着张罗,难不成让他打一辈子光棍?"
秦淮茹被说动了:"那倒也是...不过这事得先问问何大清的意思。"
傍晚何大清从连队回来,秦淮茹一边给他盛饭一边提起这事。何大清扒拉了两口高粱米饭,摇摇头:"我看悬。姜涛那小子心气高,老马家虽说不错,但毕竟是打鱼的。再说了,那丫头在哈城上学,毕了业能回这穷乡僻壤?"
"你这话说的,"秦淮茹不乐意了,"打鱼的怎么了?晓兰那孩子多懂事,每次回来都给爹妈带城里的稀罕物。姜医助要真娶了她,那是他的福气!"
何大清放下碗,抹了把嘴:"我不是说马家闺女不好。问题是姜涛是军官,将来调到哪里说不准;那丫头要是考上研究生,更不可能跟着他到处跑。两地分居的日子,有几个能熬过来的?"
秦淮茹沉默了。她想起连队里那个因为长期分居最终离婚的老司务长,心里也有些打鼓。但王秀英的热情像团火,第二天一早就拉着她去老马家"串门"了。
老马家住在江边的木屋里,门前晾着渔网,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和松木的混合气味。马晓兰正在院子里看书,见两位婶子来了,连忙起身倒茶。
"晓兰啊,在学校有对象没?"王秀英开门见山。
马晓兰脸又红了:"王婶,我还小呢..."
"小什么小,我像你这么大时,小孩都会打酱油了!"王秀英哈哈大笑,"婶子给你介绍个好的,咱们连队的姜医助,军医大学的高材生,人长得精神,脾气也好。"
秦淮茹在一旁帮腔:"是啊,姜医助可是连里的香饽饽,多少姑娘惦记着呢。"
马晓兰低头摆弄着衣角,没说话。老马媳妇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刚炒的瓜子:"两位嫂子来得正好,尝尝新炒的瓜子。你们说的姜医助,是不是连队那个医生?"
"对对对,就是他!"王秀英眼睛一亮,"那小伙子多稳重,看病时可仔细了。"
老马媳妇看了女儿一眼:"晓兰的事我们做不了主,得看她自己意思。"
马晓兰抬起头,声音轻柔但坚定:"王婶,秦婶,谢谢你们的好意。不过我打算继续读研,暂时不考虑这些事。"
王秀英哪肯轻易放弃:"读研怎么了?读研就不结婚啦?姜医助也是文化人,你们肯定聊得来!要不这样,明天我请你们吃饭,就当认识个朋友,成不?"
在两位长辈的软磨硬泡下,马晓兰勉强答应了。回家的路上,秦淮茹有些犹豫:"嫂子,我看晓兰好像不太情愿..."
"哎呀,小姑娘脸皮薄,心里指不定多高兴呢!"王秀英信心满满,"明天我把姜医助也叫上,这事准成!"
第二天中午,王秀英在家里摆了一桌好菜。红烧鲤鱼、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都是地道的东北菜。姜医助穿着整洁的军装来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皮鞋擦得锃亮,显然精心打扮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