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州市长途汽车站到城西的经济高等专科学院,这条主干道两边分布着不少有名的地标。像长途汽车站本身、府衙公园、人民广场、人民公园、工人文化宫,还有兴州宾馆、兴州大酒店和兴州市博物馆这些地方,都离这条街不远。
徐大志这会儿正坐在学长马建军蹬的三轮车上,车子晃晃悠悠地往学院方向走。
要说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他们学校——兴州市经济高等专科学院。
虽然现在这所学校在全国大学里排不上号,但徐大志心里门儿清:等自己毕业那会儿,学校就要大变样了。
固然到时候不包分配工作了,可学校要和兴州市工业学院合并,改名叫兴州大学。更厉害的是,再过七年还能评上985重点大学。
这就是学生都不用努力,学校争气给不要钱的镀金了。
想想也挺有意思,徐大志考进来时还是个不起眼的专科学校,结果毕业时升本科了,再过些年居然变成一本院校了,这事儿说出去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世道啊,光知道埋头苦干可不够的。
就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京都协和医院董大小姐来说吧,这姑娘当初在国内连个普通大学都考不上,结果家里有门路,直接送到国外镀金去了。
在国外那所挂着名校牌子的附属学校里,她读了个四年制的经济专业,明明就是个普通毕业生,硬是被包装成"4+4"项目的优秀高材生。更离谱的是,她进医院才不久,就敢给病人动大手术了。
想想那些正儿八经读了八年医科的毕业生,天天熬夜背书,在实验室里泡到凌晨,结果混得还不如这个半路出家的董大小姐。
人家要学历有包装过的学历,要机会有家里给的机会,升得比谁都快。这事儿说出来,真是能把人气得牙痒痒。
你说气人不气人呢?
一路上,马建军学长不停地吹牛,说什么以后要罩着徐大志,带他去结识学姐学妹,跟美女一起组织郊游活动什么的。
徐大志就"嗯嗯"地应着,给足了学长面子。马建军见学弟这么配合,他蹬三轮的劲儿都更足了。
其实徐大志对兴州城城西这一片熟得很,闭着眼睛都能走个来回。
学校里的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宿舍楼这些地方,他光凭印象就能找到。
一到学校,徐大志跟看门的蒋少荣大爷打了个招呼,就直接让马建军把三轮车蹬到他那宿舍楼去了。
"我去!你来过学校啊?"马建军见他跟门卫这么熟,眼睛瞪得老大。
"嗯,蒋大爷是我老乡,八月初的时候我来学校转过一圈。"徐大志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徐大志和马建军走到宿舍楼下时,徐大志从兜里掏出一根烟递给马建军,让他帮忙把装被子的包袱送到二楼最东头的那间宿舍——那正是徐大志以前住过的老宿舍。
马建军顺手把烟夹在耳朵后面,拎起沉甸甸的被子包袱,三步并作两步就往楼上跑。
办理入学手续对徐大志来说轻车熟路,他没再让马建军帮忙,自己一个人就把报到的事办得差不多了。
其实主要就是去经济管理系签到,然后去学生科交钱换了些食堂用的粮票和饭票。
他顺便跟学生科办公室坐着的陈卫东老师打了个招呼,报了个到。
徐大志身上没敢带太多现金,他怕万一在外面被人盯上偷了去,那非得把他气吐血不可。
他把大部分钱都留给母亲袁翠英补贴家用了,自己只带了两千块钱来学校。买完饭票后,兜里还剩下一千多。
在那个年头,一千块钱足够一个学生在学校舒舒服服过完一整个学期了。
但徐大志心里早就算计好了:等开学安顿下来就得继续想法子挣钱。
家里老房子等着翻修,下学期开始就要交学费了,还得添置些秋冬穿的衣裳鞋子。虽然给母亲留的钱不少,可他知道以母亲的性子,肯定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全要给他攒着将来娶媳妇用。
但他不打算动这笔钱——家里破旧的房子得翻新,妹妹徐大敏后年也要考大学了,正赶上大学开始收学费的头一年。
还有找徐小敏的事......这些哪样不要钱?不能细想,一想这些徐大志就觉得时间紧迫,浑身充满干劲儿。
等他回到宿舍时,屋里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不过看床铺已经有人收拾好了,估计室友已经来报到了。
徐大志把杂七杂八往床下纸箱一放,把被子从玻璃丝袋里拿出来往床头一丢,连收拾都没多收拾,就抡上空热水瓶急匆匆地出门去了。
徐大志拎着刚打满热水的暖水瓶,慢悠悠地往宿舍楼返回。
太阳晒得人发懒,等他爬到二楼走廊时,墙上的电子钟已经显示下午一点二十分了。
远远看到201宿舍门,那块刷着白漆的木牌子有些掉漆,用黑字写的宿舍号也磨得发淡。
门里传出嘻嘻哈哈的说笑声,还有椅子腿蹭地的动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