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老师说你适合当医生,这话没错。我现在炒菜的手很稳,能同时颠两个锅,但我更希望这双手能握住手术刀,而不是锅铲。上个月,你爸在工地摔断了腿,我送他去医院,看着医生熟练地处理伤口,突然想起你高中时画的人体解剖图——如果我是医生,是不是就能更懂他的疼?”
“你抽屉里是不是藏着一本《厨师入门》?把它扔了吧!看看你桌上的生物课本,细胞分化那一节,你是不是又跳过了?我告诉你,赵磊,那些细胞组成的组织器官,比任何一道菜都更精妙,更值得你去研究。”
“现在是2020年9月1日,离高考还有三年。去找生物老师,申请加入生物兴趣小组;周末别去看篮球赛了,去市图书馆的医学专柜。你不是笨,是把聪明用错了地方!学医确实苦,确实花钱,但十年后的你会明白,有些‘慢’,才是真正的‘快’。”
“我知道这封信很荒谬,就像我现在手腕上的烫伤一样真实。求你了,别让十五年后的你,也像我一样,在油烟里看着墙上的人体骨骼图,后悔当年没握住那支解剖针,而是拿起了锅铲。”
信的最后,用红油笔重重写着:“锅铲能喂饱肚子,手术刀能拯救生命——你选哪一个?”
生物老师的声音突然响起:“赵磊,你来回答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他猛地站起来,手里的信纸掉在地上。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皱起了眉头。但赵磊没有弯腰去捡,而是直视着老师:“老师,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且……我想加入生物兴趣小组。”
全班一片寂静。生物老师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好,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
那天放学后,赵磊没有去篮球场,而是跟着老师走进了生物实验室。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在灯光下清晰可见,他想起信里的话,突然觉得这比任何一场篮球赛都更激动人心。他拿出笔记本,工工整整地写下第一行字:“致十五年后的自己:我不会让你在油烟里看解剖图。”
【叁·十五年淬炼,无影灯下的回响】
改变是从显微镜下的第一个细胞开始的。
赵磊退掉了厨师培训班的报名表,把《人体解剖学图谱》贴在课桌前方。每天清晨,他会提前半小时到学校,在生物实验室里观察标本;周末,他泡在市图书馆的医学专区,从《基础医学概论》读到《病理学》,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组织细胞的结构图。
同学们笑他“不务正业”,说“学厨师多挣钱,当医生累死了”。他只是把信夹在生物课本里,每次想放弃时,就翻开看看那句“锅铲能喂饱肚子,手术刀能拯救生命”。高二那年,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拿到了参加省队集训的资格,生物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就知道你行!”
2023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内顶尖的医科大学,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在那头哭了:“磊子,你终于不用闻油烟味了。”他摸着通知书上的校徽,想起十五年前那封带着油烟味的信,突然明白,有些味道,是可以用知识换掉的。
医学五年,硕士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漫长的十一年求学生涯,赵磊像一台精准运转的手术器械。他泡在解剖楼里研究人体结构,在病房里跟着带教老师查房,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无数个深夜,他对着CT片研究病灶,手指因为长期握笔和持手术刀,渐渐生出新的茧子,但这一次,茧子下面是对生命的敬畏。
2035年,赵磊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心外科专科医师资格考试,成为龙华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年轻的心外科主治医生。
同年夏天,高中同学聚会在一家装修雅致的餐厅举行。
有人看到赵磊穿着白大褂赶来,惊讶地张大了嘴:“赵磊?你真成医生了?当年不是说要学厨师吗?”
一个曾经和他一起看篮球赛的哥们儿打趣道:“赵医生,你这拿手术刀的手,以前是不是炒菜特别稳?”
赵磊脱下白大褂,露出里面干净的衬衫,笑着说:“锅铲和手术刀都需要稳,但前者喂饱的是肚子,后者拯救的是生命——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他想起上周主刀的那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八个小时的高度集中,当看到患儿重新跳动的心脏时,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他拿出手机,给同学们看手术成功后患儿父母发来的感谢视频,小女孩抱着鲜花笑得灿烂,和他宿舍里那张照片上的女儿一样可爱。
“说真的,”当年的生物老师也来了,拍着他的肩膀,“你高中时画的解剖图,我还留着呢,比教科书上的都清楚。”
赵磊眼眶一热,想起了十年前食堂墙上那张被油烟熏脆的人体骨骼图,想起了信纸上那句“显微镜下的兴奋感”。他举起酒杯,对着老师,也对着十五年前信纸里面那个在工地食堂炒菜的自己:“谢谢老师当年的鼓励,也谢谢……一封来自未来的信,让我知道,有些‘慢’车道,通向的是更辽阔的生命原野。”
聚会结束后,赵磊开车路过当年打工的建筑工地,那里已经建起了新的高楼。他停下车,看着远处医院大楼的灯光,想起了信里描述的油烟味和消毒水味。现在,他身上只有淡淡的消毒水味,那是属于手术室的味道,是属于拯救生命的味道。
他拿出手机,给妻子发了条信息:“老婆,周末带你去买口红,挑最贵的那种。”
很快收到回复:“好呀!对了,女儿说她长大了也要当医生,像爸爸一样。”
赵磊笑了,发动车子,朝着医院的方向驶去。车窗外的霓虹灯光闪过,映照着他握着方向盘的手——这双手曾经挥舞过锅铲,现在握紧的是手术刀,而不变的是那份沉稳与坚定。
此刻,在城市的某个工地食堂里,或许还有另一个挥舞着锅铲的年轻人,正对着墙上的解剖图叹气,而一封来自未来的信,正躺在他明天要翻开的生物课本里,等待着告诉他:锅铲与手术刀之间的距离,不是十年的油烟,而是一念之间的觉醒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喜欢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