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约定“优先级”和“弹性时间”,让计划更灵活
制定计划时,还要和孩子约定好“作业和玩耍的优先级”,以及“弹性时间”,避免计划太死板,让孩子觉得“被束缚”。
1. 明确“先作业后玩耍”的优先级,但给孩子“选择权”
很多家长纠结“到底是让孩子先玩还是先写作业”,其实核心不是“顺序”,而是“约定好后要遵守”。但从培养习惯的角度来看,“先完成作业再玩耍”更有利于让孩子明白“责任优先”——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再享受娱乐时间。
不过,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比如:“宝贝,你今天想先写作业,再玩积木;还是先玩10分钟积木,再专心写作业呀?”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先玩一会儿”,家长可以同意,但要明确约定:“好,那我们就先玩10分钟,10分钟后闹钟响了,就马上过来写作业,好不好?”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又建立了规则感。
2. 预留“弹性时间”,避免计划被打乱时孩子放弃
孩子的注意力和状态会有波动,比如写作业时突然想上厕所、遇到难题卡住,这些都可能导致计划延迟。因此,制定计划时,家长要预留10-15分钟的“弹性时间”,告诉孩子:“如果今天作业有点难,没在预计时间内写完,我们还有15分钟的时间可以用,不用着急。”
比如,原本计划晚上7点到8点完成作业,家长可以把截止时间放宽到8点15分。如果孩子在8点前完成了,就可以用多余的时间玩;如果没完成,也不会因为“超过时间”而焦虑,从而放弃继续做。这种“弹性”能让孩子感受到计划的“人性化”,而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命令”,从而更愿意坚持执行。
(四)家长做好“监督者”,但不做“控制者”
计划制定好后,家长的角色是“监督者”,而不是“控制者”。比如,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书、做家务,而不是一直盯着孩子“你怎么又走神了”“快写,别浪费时间”。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这道题你再仔细看看题目,想想老师上课讲的方法,说不定就能做出来了”,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如果孩子中途想放弃,家长可以提醒他:“我们之前约定好,做完这10道口算就能休息,现在已经做了8道了,再坚持一下就能完成了,你可以的!”通过温和的提醒,帮助孩子坚持完成计划,而不是强迫他“必须做完”。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计划时,内心会产生“我能做到”的自信,这种自信会成为他下次主动写作业的动力。
三、用“正向反馈”强化习惯:让孩子在鼓励中爱上写作业
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习惯“挑错”:“你这道题又做错了!”“字写得这么潦草,重写!”但长期的批评和否定,只会让孩子觉得“我怎么写都写不好”,从而越来越抗拒写作业。相反,“正向反馈”——即及时、具体地表扬孩子的进步,能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努力被看到了”,从而更愿意主动写作业,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正向反馈的核心:“具体表扬”而非“笼统夸赞”
很多家长表扬孩子时,会说“你真棒!”“你真乖!”,但这种笼统的夸赞,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乖在哪里”,时间久了会觉得“家长在敷衍我”,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正向反馈的关键是“具体表扬”——明确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知道“我因为什么被表扬”,从而愿意继续保持。
比如,孩子今天比昨天提前10分钟完成了作业,家长可以说:“宝贝,今天你只用了40分钟就把作业写完了,比昨天快了10分钟,而且写的时候没有玩橡皮,特别专心,妈妈为你感到开心!”而不是说“你今天真棒!”。
再比如,孩子之前数学口算经常做错,今天20道题只错了2道,家长可以说:“你今天数学口算只错了2道,比上次少错了5道,看来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方法了,进步真不小!”这种具体的表扬,能让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我能做得更好”的动力。
(二)反馈要“及时”,在孩子完成任务后马上表扬
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延迟反馈”的感受不深。因此,正向反馈要“及时”——孩子完成一项作业、取得一点进步时,家长要马上给予表扬,让孩子把“完成作业”和“获得表扬”快速关联起来,从而强化“认真写作业就能得到肯定”的认知。
比如,孩子刚写完10道数学口算,家长就可以说:“哇,你这10道口算都做完了,而且只用了15分钟,速度真快!来,我们一起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全对。”即使孩子有几道题做错了,家长也可以先表扬他的努力:“你今天写口算的时候特别认真,没有走神,这一点特别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做错的题目,下次注意就能做对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那年那时的青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那年那时的青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