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发井内,巨大的刀盘在液压驱动下缓缓旋转,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如同远古巨兽的心跳。周远站在操作室外的观察平台上,安全帽的带子在下颌勒出深深的印痕。他的目光穿透厚厚的观察窗,紧盯着刀盘上那几把特制的先行滚刀切入闪烁着幽蓝寒光的冻结壁。
“推力kN,扭矩4250kN·m,刀盘转速1.2rpm…”盾构司机沉稳地报出参数。冰冷的空气从冻结区逸散出来,与隧道内的潮湿混合,在钢铁表面凝结成细密的水珠。
“同步注浆压力0.35MPa,流量85%。”周远对着麦克风补充道,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注意出渣温度传感器读数。”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栏杆上敲击着,那是他集中精力时的习惯动作。
张明紧盯着监控屏幕上的实时温度场模型。冻结帷幕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包裹着隧道轮廓的蓝色“蛋壳”。但随着刀盘的前进,这个蛋壳的前端开始出现细微的波动,尤其是在原生节理发育的区域。“周总,3号扇区温度有0.5℃回升迹象,位于节理密集带。”
“预料之中。”周远没有回头,“机械掘进产生的摩擦热会局部影响冻结效果。通知冻结站,将3号扇区对应冷冻管组的冷媒流量提升15%,重点监控。”
推进至第5环,破碎带核心区域近在咫尺。空气中弥漫着混合了机油、湿冷岩石和冷冻液的特殊气味。周远坚持进入土舱前部检查。狭窄的空间里,他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头灯的光柱扫过刚刚被刀盘切削下来的岩土混合物。冻结的花岗岩碎块像黑色的冰块,包裹着白色的冰晶,在灯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他弯腰拾起一块,用手套抹去表面的泥浆,仔细观察断口处的冰胶结状态和岩石颗粒的分布。
“胶结良好,冰饱和度很高,无明显流水迹象。”周远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出,“但要注意,破碎带核心区岩体更松散,冰晶网络可能更脆弱。下一环开始,降低刀盘转速至0.8rpm,推进速度控制在30mm/min。”
他用手掌感受着舱壁的震动:“这种细微的‘沙沙’感是正常的,表明刀具正在有效切削冻结岩体。但如果出现‘咔哒’或者沉闷的‘咚咚’声,立刻停止推进,那是岩体破碎或局部解冻的征兆。”这经验来自于无数次生死边缘的聆听,早已融入他的骨髓。
第8环拼装完成时,危机毫无预兆地降临。
“警报!警报!T3传感器温度骤升!2.8℃/min!”张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监控屏幕上,代表3号扇区核心区域的一个传感器图标瞬间从蓝色跳成刺目的红色,温度曲线像失控的火箭般向上猛蹿。紧接着,相邻几个传感器也相继变红!
“停止推进!刀盘停转!启动冻结系统超驰模式!”周远的指令如同冰锥般锐利冷静,瞬间压倒了警报声。整个操作室的气氛凝固了。
“怎么回事?是冻结管漏了吗?”项目经理李成的声音有些发紧。
“不像。”周远紧盯着三维温度模型,那个红色的高温区域正在快速蔓延,“热源来自前方!是那条温泉脉的支脉!超前钻探没探到!”他立刻调出地质雷达的原始数据,放大某个模糊的反射区,“看这里!微弱的异常信号,当时被解释为噪音干扰了!”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一条未被探明的、温度可能超过40℃的地下热水支脉,正横亘在盾构机前方不足5米处!冻结帷幕在高温流体的冲击下,正在像春阳下的积雪般快速消融!
“启动液氮应急冻结系统!目标区域:破碎带核心区前方5米至10米范围!”周远的命令斩钉截铁。这是预案中的终极手段,代价高昂且操作风险极大。
液氮站瞬间发出巨大的轰鸣,-196℃的低温液氮通过预先铺设好的辅助管道,被高压泵入专门设计的、环绕在盾构机前方的“应急冻结环”管路中。监控屏幕上,代表液氮注入的白色线条迅速覆盖了红色高温区。与此同时,主冻结系统的所有机组功率拉满,冷媒温度被强制降至-35℃。
“周总,液氮注入压力接近安全阀值!”操作员的声音带着紧张。
“保持!计算热平衡!我需要知道液氮的冷量输入能否抵消热水热源和盾构余热!”周远语速极快,同时抓过纸笔开始演算。张明立刻打开电脑里的热力学模拟软件,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输入最新的温度、流量、地层导热系数等实时数据。
会议室变成了临时指挥部。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
`Q_in = m_hot * Cp_hot * ΔT_hot` (热水带入热量)
`Q_out = (m_LN2 * ΔH_vap) + (k_rock * A * ΔT / L)` (液氮气化吸热 + 岩石传导散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