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说,当年红军渡江后有追兵炸断了篾索。王建军指着图上的一处细节,但神奇的是,断裂处正好在减震节旁边,大部分绳索保存完好,为后续部队渡江提供了可能。
周远和陈明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什么。
分段式阻尼系统!陈明脱口而出。
一旦某段受损,不会影响整体。周远接着道,这是提高主缆冗余度的绝妙思路!
通宵达旦的研究后,新的主缆设计方案诞生了——借鉴红军篾索减震节的智慧,采用分段式复合阻尼器,既保证抗风性能,又提高了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
清晨,周远站在西岸工地,望着已经浇筑完成的主塔基础。晨雾中的施工现场井然有序,丝毫看不出几天前曾面临危机。林涛匆匆走来,递给他一杯热咖啡。
老周,苏总和孩子怎么样?
好多了,谢谢。周远接过咖啡,这几天辛苦你们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林涛摆摆手,对了,那个日本专家团下周到,包括两位美国工程师和一位德国教授。
周远点点头:开放参观,但核心技术资料要加密保管。
你担心中村...
只是谨慎起见。周远望着远处渐渐散去的晨雾,真正的技术自信不怕交流,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创新成果。
主塔继续向上攀升,周远每天往返于工地和上海之间。早班机去,晚班机回,只为能在深夜陪在妻儿身边几小时。同事们笑称他为空中飞人,但没人质疑他的投入——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他都倾尽全力。
苏颖和孩子的恢复速度令医生惊讶。小周乔出生两周后,体重已经增加到2.1公斤,可以脱离保温箱了。出院那天,周远小心翼翼地将儿子裹在柔软的毯子里,苏颖靠在他肩上,三人第一次一起走出医院大门。
回家吗?苏颖问。
周远摇摇头:先去个地方。
车子没有驶向他们在上海的家,而是开向了黄浦江边。周远抱着婴儿,扶着苏颖,慢慢走上卢浦大桥的人行步道。江风拂面,远处是璀璨的城市天际线。
这是爸爸参与设计的第一座大桥。周远对怀中的婴儿轻声说,当时妈妈还在瑞士工作,每次想她,爸爸就会来这里看看。
苏颖眼眶微红,靠在丈夫肩头。夕阳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桥面上,与钢铁巨构融为一体。
下周我要带国际专家团参观北盘江大桥。周远突然说,你们...要一起来吗?
苏颖惊讶地看着他:孩子还这么小...
工地医院条件很好,而且...周远轻吻儿子的额头,我想让他从小就知道,爸爸建的桥是什么样的。
苏颖思索片刻,微笑着点头:好,我们一家人一起去。让小家伙看看,他的爸爸是怎样在峡谷上搭积木
周远大笑,将妻儿搂得更紧。江面上,一艘货轮缓缓驶过桥下,汽笛长鸣,仿佛在向这个工程师家庭致敬。
在他们看不见的远方,北盘江峡谷中,大桥的主塔正一日日拔高,向着云雾缭绕的天空伸展。而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桥梁工程师的创新与智慧,也正如这座不断攀升的塔柱,向全球工程界展示着不可忽视的高度。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