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被编程了。周远接口。天工系统显示,这些菌群正在形成某种复杂的生物电路模式,就像...就像神经网络。
爬出老鼠洞,三人来到了一个相对干燥的巷道。马继伟的探测器突然爆发出急促的鸣叫。
就在前面!他一瘸一拐地加速前进。
拐过弯道,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呆立当场——五名矿工被困在一个岩台上,周围是翻滚的蓝水。但更惊人的是,水面上的蓝菌群组成了清晰的图案:三个相连的菱形,每个菱形中央还有一个小红点,像眼睛一样盯着他们。
救...救命!一个年轻矿工虚弱地呼喊着。
马继伟二话不说,从背包里掏出一捆绳子,系上铁钩甩了过去。钩子精准地卡在岩缝中,架起了一条生命线。
丽莎,检测水质。周远一边帮矿工系安全带一边命令,我要知道这些红点是什么。
丽莎取样后脸色大变:是信号放大器!菌群被改造成了生物天线,在接收和转发某种指令!
第一名矿工刚被拉过来,巷道突然剧烈震动。蓝水像被激怒的野兽般翻腾起来,水位迅速上升。
有人在远程控制它们!周远大喊,快撤!
他们拖着获救矿工往回跑,但老鼠洞已经被蓝水淹没。马继伟却转向另一条更窄的岔路:跟我来!老巷道!
这条几乎被遗忘的巷道低矮狭窄,众人只能弯腰前行。蓝水在身后紧追不舍,像有意识的追猎者。马继伟的义肢在湿滑的地面上不断打滑,但他始终冲在最前面带路。
前面有道铁门!他喊道,苏联人建的应急避难所!
铁门上锈迹斑斑,但依然坚固。马继伟输入一组密码——1958-6-17,门竟然开了。众人冲进去,马继伟最后一个闪入,重重关上大门。蓝水在门外咆哮,但暂时无法侵入。
避难所里堆满了老式设备,墙上贴着发黄的俄文图纸。获救矿工们瘫坐在地上,而周远则被角落的一个金属柜吸引——上面赫然印着三个菱形的标志!
这是...
苏联专家的秘密实验室。马继伟喘着气说,我爹临终前告诉我,58年那会儿,他们在这搞过什么生物选矿实验。
丽莎检查金属柜,发现里面是几本实验日志和十几个密封的试管。日志用俄文书写,但每页都有中文批注,字迹与张工惊人地相似。
周远...丽莎的声音发颤,你看这个...
她指着一页泛黄的记录:
1958年6月17日。H-7菌株在陈台沟铁矿表现出异常特性,不仅富集铁质,还能自主寻找矿脉。伊万诺夫博士提议军事应用,遭中国同行张反对。三菱形计划出现裂痕...
周远继续往下翻,发现了更惊人的记录:
1958年9月3日。确认H-7菌株具有学习能力。张设计出抑制程序,但伊万诺夫私自培养突变体。今晚将销毁所有样本...
最后一页写着:
计划泄露。伊万诺夫带走H-7突变体。张保留原始菌种和抑制程序。三菱形分裂已成定局。技术无罪,人心难测。
日志旁贴着一张老照片:年轻的张工和几个中苏科学家站在矿井前,其中有个高鼻深目的苏联人特别醒目,胸前别着三菱形徽章。照片边缘用红笔圈出一个年轻翻译的身影——那一定是马青山。
所以三菱形最初是中苏合作项目?丽莎疑惑道。
马继伟突然插话:我爹说,那是个科学家的理想国,想用技术消除贫富差距。他指着照片上的苏联人,但那个伊万诺夫后来叛逃到西方,带走了关键技术。
周远恍然大悟。ST集团的前身、三菱形理事会、全球稀土垄断...这一切都源于六十年前的那场背叛。而张工和徐志强等人,一直在暗中守护着技术的纯洁性。
门外,蓝水的冲击声突然停止。马继伟的探测器发出奇怪的嗡鸣——菌群正在重新组织,准备下一波攻击。
我们得反击。周远检查试管,这些是原始H-7菌种,如果激活它们...
能干扰突变体!丽莎接口,但需要载体...
马继伟突然从墙上摘下一个老式扩音器:用这个!苏联人留下的次声波发生器,我爹说能影响菌群行为!
周远迅速将原始菌种注入发生器,调整到特定频率。当门外的蓝水再次汹涌而至时,马继伟按下开关。
一阵几乎听不见的低频振动传遍巷道。奇迹发生了——蓝水像被施了定身法般停滞,然后开始缓慢后退。那些菱形图案剧烈闪烁,最终消散无踪。
起作用了!丽莎看着检测仪,控制信号被干扰了!
他们趁机带着获救矿工撤离。返回地面的路上,周远注意到马继伟走路越来越吃力,义肢的连接处已经磨出血来。
你需要治疗。
马继伟摆摆手:小事。倒是你们...他压低声音,我爹还留了样东西,说哪天再现时就交给张工的传人。
回到马继伟的简易工棚,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保险箱。里面是一卷微缩胶片和一把古怪的钥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