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想笑,却变成了哽咽:你他妈差点死了知道吗!
职业病...陈默咳嗽着,看见危险...就忍不住...
救护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周远带领团队评估损失。河西边坡完全坍塌,但幸运的是所有人员都已撤离。更令人担忧的是,暴雨冲毁了进场的临时道路,项目部的食品和药品储备只够维持三天。
向总部求援吧,王工建议,申请直升机运送物资。
周远摇头:气象预报未来三天还有暴雨,直升机无法起飞。他环顾四周,我们得靠自己了。
临时会议室里,项目团队紧急商讨对策。就在这时,护士送来一个防水袋:陈组长清醒了,说一定要把这个交给您。
袋子里是陈默的工程笔记本,已经被河水泡得发皱。周远小心翻开,惊讶地发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项目所有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包括那些周远提出但被陈默公开反对的创新方案。每个方案旁边都有详细的分析和改进建议,有些甚至比周远原本的想法更完善。
这家伙...周远摇头苦笑,明明赞同我的方案,为什么会上总是唱反调?
翻到最后几页,他找到了答案。在一段私人笔记中,陈默写道:周远的穹顶节点方案确实优于王教授的,但直接挑战权威太冒险。应该先小范围试验,用数据说话...年轻人太冲动,得帮他兜着点...
周远的喉咙发紧。原来陈默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保驾护航——表面上的反对,实际是给周远的创新方案设置安全阀。
暴雨持续了整整三天。这期间,周远每天都会去医院,一边向陈默汇报进展,一边讨论技术方案。当陈默的笔记本被小心烘干后,他们发现其中关于应急工程的部分格外详尽——这源于陈默早年参与汶川救灾的经验。
早知道你有这套秘籍,周远开玩笑,我该早点把你推下河。
陈默难得地大笑,随即因肋骨伤势疼得龇牙咧嘴:轻点...笑...骨折了...
第四天,天空终于放晴。周远组织团队修复道路时,陈默坐着轮椅出现在工地,右腿打着石膏,脸上还带着淤青。
你疯了?周远冲过去,医生让你出院了?
憋不住...陈默指着不远处的山坡,那边...土质...有问题...
果然,工程组按陈默指出的位置挖掘后,发现了潜在滑坡体。如果不是及时发现,新修的道路很可能在下次暴雨中毁于一旦。
随着陈默的回归,项目进展明显加快。虽然腿伤未愈,但他坚持每天到现场,坐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监督施工。周远则负责技术决策,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多年的老搭档。
你们俩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合拍了?一次午餐时,王工好奇地问。
周远和陈默相视一笑。有些事无需解释——当共同经历过生死考验后,职场上的那些小摩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一个月后,项目迎来重要节点——跨河大桥正式合龙。庆典上,总部领导特意表彰了周远和陈默在抢险中的英勇表现。当记者问及两人如何在那样的危机中保持冷静沟通时,周远举起一根铁棍,陈默则掏出一把小扳手。
嗒—嗒—嗒—周远敲击钢梁。
嗒—嗒—嗒—嗒陈默回应。
在场的人都一头雾水,只有两人相视而笑。这是独属于工程师的密码,是他们共同经历的最佳见证。
项目接近尾声时,周远收到集团调令——他将负责肯尼亚铁路项目的技术工作。而陈默则被调回国内,接手一个重要市政工程。
离别前一晚,两人在工地旁的小酒馆喝到深夜。陈默的腿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走路还有些跛。
敬下一个工地。周远举起酒杯。
敬没被洪水冲走的运气。陈默碰杯。
酒过三巡,陈默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离别礼物。
盒子里是一枚有些年头的工程徽章,背面刻着日期:2005.7。
这是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陈默的声音罕见地柔和,也是最后一个亲自设计的项目。后来...你知道的,出了事故...
周远小心地捧着徽章。他知道陈默从未对任何人提起那段往事——因为设计失误导致建筑出现裂缝,陈默被调离设计岗位,从此再不敢碰设计工作。
你比我强,陈默仰头喝干杯中酒,敢坚持自己的技术判断,敢挑战权威...你做到了我当年没敢做的事。
周远不知如何回应。他想起云端之塔项目中那些与陈默的争执,想起穹顶节点争议时陈默表面的反对和暗中的支持,想起暴雨中那本被河水浸湿的笔记本...
肯尼亚之后去哪?陈默转移话题,听说集团在筹划北极圈项目?
还没想那么远,周远笑着收起徽章,不过只要有好的工程,去哪都行。
第二天清晨,送陈默上车前,周远将一本装订好的文件递给他:给你的临别礼物。
陈默翻开,发现是云端之塔穹顶节点的完整技术报告,扉页上写着:共同作者:陈默。没有他的反对意见,这个方案不会如此完善。
扯淡...陈默笑骂,却把文件小心地收进公文包,保持联系...用工程师的方式。
嗒—嗒—嗒—周远敲击车门。
嗒—嗒—陈默笑着回应。(R-E)
车开远了,周远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枚2005年的徽章。阳光照在工地上,新建成的大桥横跨河流,钢铁骨架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这光芒,如同工程师的精神——历经风雨,依然坚固;跨越时空,始终闪耀。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