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衍之的技术团队效率极高,短短两天,“柒衍科技”的原型设备和部分算法已经初步整合进《深空回声》的拍摄系统。
为了确定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案,一场由沈墨言、江念薇、陆衍之及其技术官共同参与的项目研讨会,在基地的会议室里召开。
白柒作为女主角,也被沈墨言点名列席,理由是“演员的感受是技术应用的重要参考”。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但白柒和1414都心知肚明,沈墨言是想将她这个“未知变量”放在眼皮底下,同时也想借助她那不合常理的“直觉”来评估技术。
会议室内,气氛微妙。
沈墨言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分镜脚本和技术参数表,眉头紧锁。
陆衍之坐在他对面,姿态放松,却自带不容忽视的气场,他的技术官正在全息屏上演示着“混沌声场系统”的原理。
江念薇坐在沈墨言一侧,穿着利落的西装套裙,面前的光屏上同时显示着技术参数和项目预算报表。
她神情专注,不时在电子记事本上记录着要点。
她的专业不会让她在沈墨言面前表现出有隔阂的模样。
演示结束后,沈墨言率先发难,指着几个复杂的参数,语气挑剔:“这个频率响应范围还是不够,我要的是能模拟出柯伊伯带边缘那种近乎绝对寂静中,飞船内部结构因温差产生的、几乎不可闻的金属应力释放音!你们的系统能捕捉并再现这种级别的细节吗?”
技术官面露难色:“沈导,这个要求确实非常极限,目前我们的传感器精度……”
“精度可以提升。”陆衍之从容地打断了下属,目光却看向江念薇,“但这涉及到硬件迭代和算法重构,需要评估投入产出比。江小姐,作为制片人,您怎么看?”
问题被巧妙地抛给了江念薇。
江念薇没有立刻回答,她快速心算了一下,然后抬头,目光平静地看向沈墨言和陆衍之:“沈导追求的艺术极致我理解,陆先生考虑的商业成本也合理。但我认为,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思路。”
她调出剧本的某一页,“林曦在这个场景的心理状态,是极致的孤独与敏锐感知并存。我们不一定需要物理上百分之百还原那个声音,而是要通过技术手段,营造出一种能让演员和观众都‘感知’到那种细微存在的氛围。比如,通过特定频率的次声波结合视觉暗示,触发观众的潜意识联想。”
她的话,一下子跳出了纯粹的技术参数之争,上升到了艺术表达与观众心理的层面。
沈墨言愣住了。
他一直在和冰冷的参数较劲,却忽略了电影最终是给人看的。
江念薇提出的方案,不仅成本可控,而且在艺术表达上可能比单纯物理还原更高级、更有效。
陆衍之眼中也闪过一丝欣赏。
这位江小姐,果然名不虚传,总能找到商业与艺术的最佳平衡点。
【宿主!快看!沈墨言看江念薇的眼神!】1414激动地提示。
白柒顺着看去,只见沈墨言正怔怔地看着江念薇,那眼神里的挑剔和烦躁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惊讶,以及……一丝被点醒后、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欣赏。
他习惯了江念薇在商业谈判和资源整合上的能力,却差点忘了,她最初吸引他的,正是这种对故事内核的精准把握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只是后面两人之间在看待某些事情上出现了差异,才导致两人的隔阂逐渐产生。
“这个思路……可以尝试。”沈墨言的声音缓和了许多,甚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认可。
他不再固执于那个极限参数,开始和江念薇、陆衍之的技术官探讨起具体实施方案。
白柒在一旁,适时地以演员身份补充了几句关于“如何通过外部环境暗示帮助演员建立内心体验”的感受,进一步佐证了江念薇方案的可行性。
会议朝着积极合作的方向推进。
期间,在讨论到一个关于飞船重力模拟的细节时,沈墨言和江念薇因为一个技术实现路径产生了分歧。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了几句。
若是往常,以沈墨言的固执和江念薇的骄傲,很可能不欢而散。
但这一次,沈墨言在据理力争的同时,竟然下意识地拿起笔,在纸上画起了简易的受力分析图,试图向江念薇解释自己的观点。
而江念薇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而是认真地看着他的草图,提出自己的疑问。
看着他们之间这种专注于问题本身、甚至带点学术探讨意味的互动,白柒知道,坚冰正在融化。
沈墨言开始将江念薇视为可以平等探讨专业问题的伙伴,而不仅仅是负责预算和资源的制片人。
会议结束时,初步的技术整合方案基本确定。
沈墨言虽然依旧没什么笑容,但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就按今天讨论的方向推进吧。江念薇,后续你和陆先生团队对接细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系统之白月光总是死不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系统之白月光总是死不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