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回声》的拍摄进入最关键阶段——模拟飞船引擎因未知共振濒临解体的戏份。
这场戏对演员的挑战极大,需要表现出在极致恐慌中依旧保持专业素养寻找生路的状态。
沈墨言要求动用基地最高级别的物理模拟系统,力求真实。
为此,他甚至请来了两位资深的飞船结构工程师在现场待命。
“Action!”
命令下达的瞬间,整个“孤星号”模型开始剧烈的震动起来,高频噪音刺耳欲聋。
演员们的慌乱反应真实无比。
这是真慌乱啊!
白柒(林曦)在主控台前,强忍着不适,紧闭双眼,头部微偏,似乎在极力分辨着什么。
突然,她猛地睁开眼,对着虚拟通讯器嘶声喊道:“不是引擎!是第三象限龙骨接驳处!频率37.8赫兹!重复,共振源在第三象限龙骨!”
她的精准报点让控制室里的两位工程师震惊不已!
“Cut!”
模拟停止,棚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喘息声。
沈墨言几乎是冲进了拍摄区,直接冲到白柒面前,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37.8赫兹?!你怎么知道的?!”
白柒松开抓着控制台的手,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手指,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讨论天气:“听出来的。震动和噪音的耦合方式很典型。”
“听、听出来的?!”一位跟过来的工程师失声叫道,“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他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那眼神分明在说“这根本不是演员该有的技能”!
白柒目光扫过那两位仍在啧啧称奇的工程师,语气自然地转向沈墨言,“沈导,这种复杂系统的故障定位,确实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个人觉得,如果能有一位既懂技术又理解叙事的人从宏观层面把控细节,或许能避免很多此类模拟中的‘认知偏差’。”
她的话看似在讨论技术,却巧妙地指向了一个人——江念薇。
江念薇出身科技豪门,自身又是金牌经纪人,既懂技术底层逻辑,又深谙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动人的故事,正是连接沈墨言偏执艺术与冰冷科技的最佳桥梁。
沈墨言闻言,眉头微蹙,下意识地陷入了思考。
他不得不承认,白柒的话有道理。
他追求极致真实,但有时过于陷入技术细节,反而忽略了整体叙事的流畅性。
至于这么一个人,他倒是认识一个——江念薇。
江念薇在这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想起之前几次与江念薇关于项目方向的讨论,虽然时有争执,但她的很多观点事后证明都极具前瞻性。
“这条……过了!”沈墨言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内心的波澜,但声音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知道,刚才那个镜头,将是整部电影最具冲击力的真实瞬间之一。
然而,没等他们从这场“共振危机”中缓过神来,基地入口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紧接着,工作人员引着两个人走了进来——正是陆衍之和他的首席技术官。
陆衍之依旧是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与周围充满工业感的环境格格不入,却自带强大的气场。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一片狼藉的拍摄现场,最后落在了站在主控台前、还没来得及换下戏服的白柒身上。
“沈导,冒昧打扰。”陆衍之的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章律师应该已经和您沟通过,柒衍科技希望能为《深空回声》提供最新的神经交互与物理模拟技术支持,尤其是在深空环境沉浸感营造方面。”
沈墨言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就知道!陆衍之绝不是一个善罢甘休的人!
“陆先生,我们剧组有完整的技术团队。”沈墨言语气生硬地拒绝。
“当然,沈导团队的实力有目共睹。”陆衍之从善如流,话锋却一转,“不过,据我所知,贵组在模拟特定物理效应,尤其是多频段复合震动与声场耦合方面,似乎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挑战?”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刚刚经历“共振”洗礼的拍摄区。
沈墨言呼吸一窒。
陆衍之的消息也太灵通了!
陆衍之微微一笑,抛出了无法拒绝的诱饵:“我们原型机搭载的‘混沌声场模拟系统’和‘高精度触觉反馈阵列’,正好可以完美解决这类问题。而且,作为技术支援,我们只提供设备和算法支持,绝不干涉您的艺术创作。”
他的话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对方的需求,又给出了足够的尊重和便利。
沈墨言脸色铁青,拳头在身侧握紧。
他讨厌这种被资本和技术裹挟的感觉,但不得不承认,陆衍之带来的技术,可能正是他追求极致真实所需要的。
看着沈墨言在与陆衍之交涉时那副憋屈又不得不妥协的样子,白柒目光微闪。
她走到正在安排设备接入的陆衍之身边,用不大但足够让附近沈墨言听到的声音说道:“陆先生的技术来得正是时候。沈导正在为深空场景的真实性绞尽脑汁,尤其是不同星域环境对宇航员生理心理的细微影响,这部分如果能精准模拟,对演员理解角色、对导演把控叙事节奏都至关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系统之白月光总是死不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系统之白月光总是死不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