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的北平城外,旌旗如林,战马嘶鸣震彻云霄。天幕画面聚焦于明军集结的壮阔场景,旁白沉稳有力的声音响起:“为应对本雅失里与阿鲁台主导的新北元联盟,朱棣下旨全国征兵,各方将领星夜驰援,一场规模空前的北伐即将拉开序幕。”】
【镜头依次扫过各路大军:陕西行都司的军营中,何福身披铠甲,手持令旗,正亲自挑选精兵——队列中,汉族步兵身披铁札甲,手持长枪严阵以待;归附的蒙古达官骑则身着特色皮甲,胯下骏马躁动不安,眼神锐利如鹰。旁白介绍:“何福精选陕西行都司马步军精锐及蒙古归附骑兵,这支兵马熟悉西北地形,擅长山地作战。”】
【江南淮西的卫所营地内,徐忠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地审视着三万脱产精兵。这些士兵皆来自江南25个卫所,虽不如边军熟悉草原气候,却个个身形矫健,装备齐整,手中的长刀在晨光下泛着寒光。旁白补充:“徐忠选拔的江南精兵,纪律严明,近战搏杀能力出众,是步战的中坚力量。”】
【宁夏草原上,陈懋麾下的骑兵正在操练。一万九千名骑兵中,既有宁夏边军的老牌劲旅,也有庆王府、秦王府的护卫骑兵,他们策马奔腾,扬起漫天尘土,阵型变幻间尽显默契。旁白道:“陈懋统领的骑兵军团,速度与冲击力兼具,是迂回包抄的核心力量。”】
【周王、楚王的护卫骑兵开赴北平的画面紧随其后,四万五千名骑兵绵延数十里,旗帜上的“周”“楚”字样清晰可见。西宁卫所招募的五千藏族西番铁骑尤为惹眼,他们身着藏式铠甲,手持长柄弯刀,胯下战马虽不如西域良马高大,却耐力惊人。旁白解释:“藩王护卫与西番铁骑的加入,让明军骑兵规模再添助力,多民族士兵的融合,更显大明国力之盛。”】
【画面最终定格在朱棣亲率的燕山虎贲、三千营与神机营上。燕山虎贲个个身材魁梧,铠甲厚重,是朱棣的亲卫精锐;三千营骑兵装备精良,胯下皆是千里挑一的良马;神机营士兵手持火枪,队列整齐,气势凛然。旁白汇总道:“此次北伐,出征主力共十二万五千人,另有吴高在山西选拔的一万五千名马步军、张辅统领的一万五千人作为战略预备队,总动员人数达十四万,实际投入漠北作战的士兵约十一万人,堪称洪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十四万大军!这般规模,足以踏平漠北!”当天幕中明军集结的画面出现时,徐达抚掌赞叹,眼中满是欣慰。他戎马一生,参与过无数次北伐,却从未见过如此精锐的兵力配置——边军、藩兵、归附骑兵、江南精兵齐聚,兵种齐全,战力互补,堪称完美。
李文忠凑近案上的兵力分布图,细细端详:“何福的陕西兵善守,陈懋的骑兵善攻,徐忠的江南兵稳扎稳打,再加上殿下亲率的三大营,攻防兼备,进退有度。这般配置,即便是面对十万蒙古骑兵,也有必胜的把握。”
“兵力虽盛,调度却是难题。”冯胜眉头微皱,忧心道,“十二万主力分散各地,需在北平集结后再北上,沿途粮草运输、行军路线规划,稍有不慎便会延误战机。更何况漠北地形复杂,各部队能否协同作战,仍是未知数。”
【画面骤然切换至漠北草原,广袤的天地间,无数蒙古部落散布其中。旁白的声音带着凝重:“与明军的集结相对应,以本雅失里、阿鲁台为核心的新北元联盟,正整合各方势力,其战争潜力不容小觑。”】
【地图上,红色区域标注出北元联盟的活动范围:东抵大兴安岭两侧及呼伦贝尔草原,中部覆盖克鲁伦河、乌勒扎河、鄂嫩河流域,西至乌兰巴托、温都尔汗一带,疆域辽阔,水草丰美。旁白解释:“东蒙联盟的人口总量远超漠西蒙古,兵源储备充足,且占据草原核心区域,进退自如。”】
【画面转而剖析洪武朝北伐未能削弱北元人口的原因,三条关键因素以文字形式浮现:其一,北亚大草原是贯穿欧亚的巨大通道,蒙古部落可沿此迁徙,躲避明军追击;其二,黄金家族历经数百年经营,号召力远超以往游牧民族王室,能凝聚分散的部落;其三,蒙古贵族虽常向明军投降,却因草原情结与部落联系,叛逃现象屡见不鲜,军户回归草原已成常态。】
【镜头聚焦于蒙古部落的迁徙场景:牧民们驱赶着牛羊,携家带口向草原深处移动,部落首领骑着骏马,手持黄金家族的旗帜,沿途不断有小部落加入,队伍愈发庞大。旁白补充:“黄金家族的旗帜,是蒙古各部的精神纽带。即便部落分散,只要旗帜不倒,便能快速集结,形成战力。”】
“好气!这些蒙古降将,简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当天幕揭示蒙古贵族屡降屡叛的画面时,李文忠气得拍案而起,脸色铁青。他想起洪武初年时率军北伐,曾俘虏大批蒙古贵族,给予官爵俸禄,可没过多久便有人叛逃回归草原,如今看来,竟是常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