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面色凝重,长叹一声:“漠北太大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根本无法彻底封锁。明军北伐,只能击溃其主力,却无法根除其部落根基。他们打不过便逃,等明军班师,又卷土重来,打不过又逃不了就装孙子,等到在咱们这里赚的盆满钵满了,就逃回草原做土霸王,实在棘手。”
“粮草也是一大难题,”冯胜补充道,“明军深入漠北,粮草全靠后方运输,越往北走,运输难度越大,损耗也越多,。蒙古人只需派轻骑兵偷袭粮道,便能让我军不战自溃。所以北伐必须速战速决,拖得越久,对我军越不利。”
李善长捋着胡须,沉声道:“说到底,我们是在与成吉思汗留下的‘遗产’作战。他当年一统草原,不仅整合了兵力,更凝聚了蒙古人的精神认同。黄金家族的号召力,让他们即便战败,也能快速重整旗鼓。”
“更可气的是他们毫无礼义廉耻!”宋濂怒声道,“大明给他们吃穿,授他们官爵,他们却翻脸不认人,一旦有机可乘便叛逃作乱,简直是三姓家奴!”
朱棣沉默良久,缓缓开口:“叛逃之事,虽令人愤怒,却也无可奈何。蒙古人与生俱来的草原情结,不是短期能改变的。但我们并非毫无对策——今后接纳蒙古降将,需严格筛选;同时,在降军中安插亲信,加强监控,一旦发现叛逃迹象,立即处置。”
“殿下所言极是,”徐达点头道,“此外,北伐时可派精锐骑兵追击叛逃部落,摧毁其牧场与牛羊,断其生计,让他们不敢轻易叛逃。”
“此计可行,”朱棣道,“李文忠,命你负责制定针对叛逃部落的追击计划,务必做到快、准、狠,以儆效尤。”
“臣遵旨!”李文忠躬身领命。
承运殿内的气氛虽仍有愤懑,却多了几分冷静的谋划。众人深知,与蒙古部落的较量,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耐力与智慧的比拼。唯有制定周全之策,才能应对这难缠的对手。
【画面突然转向西凉,浓烟滚滚的凉州城外,叛军骑兵正疯狂攻城。蒙古军官挥舞着弯刀,嘶声呐喊,城下的叛军士兵架起云梯,试图攀上城墙;城头上,守军箭矢如雨,滚石擂木不断落下,双方激战正酣。旁白急促的声音响起:“就在朱棣紧锣密鼓筹备北伐之际,西凉突发变乱——蒙古族军官集体叛乱,聚众围攻凉州、永昌二城,北伐前的稳定局面被打破。”】
【镜头聚焦于凉州城头,一位身着戎装的女子手持长枪,立于城楼之上,虽面容姣好,眼神却异常坚定。她身边的少年郎同样披甲持剑,指挥士兵防守,两人正是吴允成的妻小。旁白解释:“危急关头,吴允成的家属坚决忠于朝廷,率领本部蒙古兵马协助守军抵御叛军,成为守城的核心力量。”】
【画面展现出城防战的细节:吴允成之妻亲自点燃火炮,轰鸣声中,城下叛军纷纷倒下;其子则率领亲兵巡视城墙,哪里危急便冲向哪里,数次击退叛军的登城攻势。在他们的带动下,守军士气大振,原本摇摇欲坠的防线逐渐稳固。】
【最终,叛军在连续攻城数日无果后,见援军将至,只得撤围而逃,大批蒙古军官与部落民裹挟着牲畜,向漠北方向狂奔。旁白的声音满是惋惜:“此次叛乱虽被击退,却让大明损失惨重——不仅折损了大批兵力,更让北伐前的兵力部署陷入被动,归附蒙古部落的忠诚度也再次受到考验。”】
“这群养不熟的白眼狼!”当天幕中叛军攻城的画面出现时,朱棣猛地站起,眼中怒火熊熊,“大明待他们不薄,给粮给饷,授官赐爵,竟还敢叛乱!若在西凉,定将这些叛贼凌迟处死,以泄心头之恨!”
徐达也气得胡须颤抖:“投降便应忠心事主,这般反复无常,猪狗不如!幸亏吴允成的妻小忠勇,否则凉州、永昌二城必失,西凉局势将彻底失控。”
“吴允成家属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李文忠赞叹道,“一介女子与少年,竟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率领兵马守住城池,这份胆识与忠诚,比许多男儿都强!应重赏他们,以激励天下归附者。”
冯胜则忧心忡忡:“西凉叛乱虽平,却暴露出归附蒙古部落的隐患。如今北伐在即,若其他归附部落效仿叛乱,后果不堪设想。需立即加强对各地归附部落的监控,防止再生变故。”
“冯帅所言极是,”朱棣沉声道,“命各地守将即刻清查归附蒙古部落,收缴其部分兵器,将青壮年男子编入明军序列,由汉人将领统领,分散其势力;同时,对忠诚如吴允成家属者,赐予金银、爵位,树立榜样,分化叛军阵营。”
“臣建议派使者前往各归附部落,宣示朝廷威德,”李善长补充道,“告知他们叛乱的下场,同时承诺只要忠心不二,朝廷定不会亏待,以安抚人心。”
“此议可行,”朱棣道,“礼部即刻选派能言善辩之人担任使者,前往西凉、陕西等地的蒙古部落,务必稳定局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