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营地已经苏醒。与昨日的紧张和战后疲惫不同,今日的忙碌带着一种目标明确的沉稳。沈云疏站在修复一新的了望台上,俯瞰着下方。加厚的木栅栏像一道坚实的臂膀将营地环抱,新挖深的壕沟底部削尖的木刺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空气中飘来新翻泥土的腥气、隐约的炭火味,以及春婶那边传来的阵阵食物香气。
她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营地蓬勃的生机。南下计划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所有人都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云疏姐!”阿禾的声音从下面传来,带着几分雀跃,“新的‘竹哨箭’我试做了一个,你要不要看看?”
沈云疏应了一声,利落地从了望台攀下。阿禾举着一支改造过的箭矢,箭杆中部绑着一个细长的竹管,竹管一端用浸了油脂的软木塞封死,另一端则引出一根细细的、经过特殊处理的麻线作为引信。
“我想过了,”阿禾兴奋地解释着,手指轻轻点着竹管,“用最细的钻头在箭头上方一点的位置斜着钻个小孔,把竹管绑在这里,引信从孔里穿出来一点点,用鱼鳔胶粘牢。发射的时候,高速飞行带起的风就能把引信吹燃,等箭射中目标,延迟一会儿正好引爆竹管里的火药。我计算过分量,里面的火药不多,主要是吓唬人和制造混乱,或者对付没甲的目标。”
沈云疏接过这支颇具巧思的“哨箭”,仔细端详。箭矢的平衡性因为增加的竹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对于有经验的射手来说,调整一下应该问题不大。“想法很好,阿禾。关键是要测试引信的燃烧速度和稳定性,还有发射时引信能否可靠点燃。这个交给你和云墨去试验,一定要在安全距离外,做好防护。”
“明白!”阿禾用力点头,宝贝似的捧着那支箭跑开了,显然是迫不及待要去试验场。
沈云疏笑了笑,转向工坊区。周砚已经在那里了,他正指导着赵石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将一根需要两人合抱的粗壮原木架到简易的支架上,用墨斗弹线,准备将其锯成建造水轮所需的厚木板。锯木头是项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但没有人抱怨,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滑落,滴在脚下的木屑上。
“周大哥,水力鼓风机的位置定下来了吗?”沈云疏走过去,拿起搭在一边的布巾递给周砚。
周砚接过布巾擦了把汗,指着下游方向:“定了,就在沈叔看中的那个河湾。地势好,水流急。木头我们这边抓紧准备,轴件用那几根最结实的铁矛杆改,问题不大。就是传动皮带,需要上好的牛皮,我们手头没有,得想想办法。”
“牛皮……”沈云疏沉吟着,“下次和陈氏商队交易时,可以问问他们有没有,或者能不能弄到。实在不行,看看能不能用多层厚麻布浸油缝合代替,虽然不如牛皮耐用,应应急或许可以。”
“也是个办法。”周砚点头,“我让赵石他们先试着做几条看看效果。”
这时,林栖从营地外走来,肩上扛着一捆新鲜的草药,还有一些常见的野菜。他通常负责狩猎和侦察,但也会顺手带回些有用的植物。他将草药交给迎上来的赵叶,然后径直走向沈云疏和周砚。
“北面,五十里内无异动。”林栖言简意赅地汇报,“东面流民已过境。西面山林发现几处新鲜陷阱,非我们所设,手法粗糙,应是零星猎户或流民所为,未靠近营地范围。”
“辛苦了,林栖。”沈云疏道,“三日后探路,需要准备什么,你尽管说。”
林栖目光扫过工坊区堆积的木料和正在打造的部件,又看了看正在营地空地上由石头和阿昌带领进行基础队列训练的妇孺,最后落回沈云疏身上:“地图,防水火折,绳索,五日干粮,足矣。”
他的要求一如既往的简单直接。沈云疏知道,对林栖这样的山林生存专家来说,过多的装备反而是累赘。
“好,我会让春婶准备最耐储存的肉脯和炒面。”沈云疏应下,又想起一事,“对了,林栖,你之前提过的‘黑油石’,如果沿途方便,留意一下哪里有。周大哥说那东西燃烧温度高,或许对熔炼星铁有帮助。”
林栖微微颔首,表示记下了,随后便转身离开,大概是去整理他自己的装备了。
接下来的三天,营地像上紧了发条。防御工事进一步完善,不仅栅栏加厚,还在关键位置用泥土和石块垒起了几个胸墙,作为第二道防线。沈云疏甚至带着人在壕沟外侧又设置了一圈隐蔽的绊马索和陷坑,虽然粗糙,但在夜间也能起到预警和阻碍的作用。
工坊区更是热火朝天。周砚带着人不仅锯好了水轮所需的大部分木料,还将回收的废铁融炼了大半,打造出了三十多个矛头和近百个三棱箭镞。那五根嵌了星铁的破甲矛也被精心打磨开刃,寒光闪闪,显得格外不同。
阿禾和沈云墨的“哨箭”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在反复调整了引信长度和火药分量后,他们制作出了十支相对可靠的成品。试射时,箭矢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命中五十步外的木靶,随后“砰”一声炸开,虽然威力不大,但声势骇人,飞溅的木屑也颇具杀伤力。这给了大家不小的鼓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